熟悉台湾唱作人张雨生的朋友都知道,在他从艺不到10年的历程里有两条轨迹:一条轨迹是唱红多首大热金曲的偶像歌手,这些歌曲往往不是他原创,比如《天天想你》《我的未来不是梦》与《大海》等;另一条轨迹是张雨生不断地做实验,探索新曲风,创作制作出超时代的作品,哪怕暂时不被市场接受,多年后这些作品有的成为神曲,有的至今听起来都毫不过时,比如《我期待》《后知后觉》《口是心非》与《河》等。那么,为什么会有两条轨迹呢?他唱着自己不喜欢的歌上世纪80年代末,还是大学生的张雨生就已经出道,公司把张雨生打造成一个声音独特、高音惊人的偶像型歌手,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和天一样高》,成为现象级传播的艺人。公司打造主打歌是流水作业,市场定位非常准确,造星能力绝佳。与张雨生同时期的台湾资深音乐人黄舒骏,非常了解张雨生的苦衷。年,黄舒骏在一档网络电台的付费节目里,深度地谈起张雨生:
“当张雨生在市场上大获全胜,如日中天的同时,心里有一个非常深的遗憾,就是:他唱着自己不喜欢的歌,而这些不喜欢的歌,却是他最走红的歌。他是一个想搞创作的歌手,而唱片公司却找到他最容易营销的点,也不能说唱片公司是错的,而是公司与张雨生的个人的追求,因为差距过大,渐行渐远。”
黄舒骏说,“我不能想象,如果张雨生现在还在世,你让他唱《天天想你》,甚至《我的未来不是梦》,他到底愿不愿意唱?类似事情发生在非常多的走红艺人与天王天后身上,当你以为他的不朽之作、经典之作、成名曲,他每场演唱会理所当然要唱的那首歌,很可能是他最不喜欢的。张学友越来越不把《吻别》当成演唱会的主轴,经常把它放在组曲里,比如唱了半首《吻别》跟其他的歌混在一起。而他自己想追求的,是别的歌曲。诸如此类,我是很可以理解的。”
这期节目的其他内容,我会在最近的节目里系统介绍。
MIDI编曲的短板与工业造星早期张雨生的走红,从幕后角度来看,除了唱片公司精准的选人眼光、通俗的歌曲内容,还与与流水作业式的MIDI编曲有关。这一点,飞碟唱片公司的灵魂人物之一,台湾资深音乐人陈志远先生居功至伟,既为张雨生写下被市场迅速认可的主打歌,还完成了这些唱片的大部分编曲(伴奏)。陈志远先生是真乐器伴奏过渡到全MIDI的编曲人,曾为苏芮、齐秦、姜育恒、王杰、林忆莲等重量级唱将护航,被誉为一代编曲大师。年出生的陈志远到了80年代后期,已经炉火纯青,经常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一首歌的编曲。资深音乐人陈志远MIDI是一种音乐格式,可以称之为计算机能懂的乐谱。上世纪80年代,如果用吉他、键盘、贝斯与鼓真实录音,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MIDI可以模拟钢琴、弦乐、鼓、贝斯的音色,非常便捷。MIDI普及后,提高了效率,当红歌手每年可以发行四、五张专辑。MIDI还可以运用大量的电子音色,对于快歌或舞曲,有着先天优势。陈志远钢琴造诣很深,对于歌曲的和弦应用非常合理,当年他的编曲是歌曲走红的保证。张雨生《天天想你》专辑里,陈志远先生包办了多首歌的作曲与所有编曲,由于他的能力过于强大,听起来并不觉得单调。有些歌曲完全用MIDI完成,甚至常规上需要真吉他打底的段落,也是由MIDI铺陈的。当年许多电子音色很新颖,推向市场后受到年轻人的欢迎。MIDI编曲也是双刃剑,因为硬件设备迭代很快,新音色不断出现,回头听五、六年前编曲的歌,就会觉得旧、甚至土气。与之类似,电声乐队里键盘音色占比太多,也非常容易打上时代烙印。真乐器音色的迭代没有电子那么快,小提琴就是小提琴,爵士鼓就是爵士鼓,多年以后也不会觉得过时。另外,MIDI非常齐整,不会有错乱,演奏的轻重不明显,会显得感情不足;而真人演奏会有轻重缓急,更有生命律动。我们来比较张雨生的两首快歌,MIDI编曲的《冒险少年》与真乐器编曲的《再见女郎》,现在听起来,前者相对没有后者的细节与质感,显得时代感明显。使用合成电子音色编曲节省成本、音色广泛,发展也很快,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对于制作未来感、科技感、舞曲音乐更是不可替代。但仍有很多音乐人和乐队像张雨生一样,坚持把合成电子音色降到最低,发挥真乐器的魅力。集合张雨生与搭档心血的Live创作辑很多张雨生亲自操刀的的原创专辑,不仅自己非常重视,而且成本很高。词曲打磨多次不说,邀请乐手,编曲后磨合、排练,录音也需要每件乐器一遍一遍实录,还要加入民乐、管弦乐,甚至特色乐器,才留下了几张神专。张雨生乐队的主要成员
上世纪90年代初飞碟唱片的一哥王杰、鬼才郑智化的全创作专辑,也没有受到这样的优待。张雨生录制《卡拉OK·台北·我》专辑,前后邀请了众多的电声、管弦乐手,成本极高,总经理彭国华让雨生全权掌控,宁可超预算,这是多么大的支持!所以,张雨生的几张创作专辑经常洋溢着感谢,而《大海》等商业化专辑,则没有这么走心的致意了。MIDI模拟编曲好,还是真乐器编曲好,见仁见智,只能说张雨生制作自己的唱片时,更偏重后者;而制作张惠妹作品时,考虑到发片时间与舞曲等因素,又把两者做了结合。张雨生创作与制作的《BadBoy》至今听起来不过时,也与音乐人MartinTang的编曲音色控制和真乐器占比较高有关。张雨生生前没有开过大型演唱会,让很多朋友都感到遗憾。说了这么多,其中的原因已经很明白了:单从作品选择上看,后期成为成功制作人的张雨生一定想多唱喜欢的歌,除了翻唱一些自己擅长的欧美摇滚乐,占比最高的自创作品需要大的乐队编制与充足的排练时间,加上一些跨界的音乐诉求,很可能超过大部分一线歌手音乐部分的预算。企划、落地与营销,自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至于《天天想你》《我的未来不是梦》《大海》等,唱与不唱、唱多唱少,未必是演唱会的首要看点了。聊完了张雨生不喜欢的歌曲,那么,他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呢?未完待续。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