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zj/140110/4324711.html60倍PE的茅台能买吗?“另类”投资人董宝珍:警惕双泡沫致双崩溃问:所以,您如何看待风险?董宝珍:茅台8倍市盈率的时候,我全仓,那有什么风险,没有风险呀。没有风险的时候就用不着防风险啊!那个时候,只要占有就是钱,你应该加快去捡钱。表面上看全部投入了,而且还在下跌,但实际上那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我其实是真正的保守主义者,比如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不吃以前没吃过的菜,我从不喝牛奶的,因为从小没喝过牛奶,小时候就喝凉水。但是我的行为让人感觉好像很冒进,它8倍市盈率,如果不冒进,不就是不理性吗?问:您对投资组合管理、风险量化这些投资理论是如何看待的?董宝珍:我认为组合是很难理解的。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你却把它分散成三个问题,难道不是更多的困惑和未知吗?我认为分散投资不能规避风险,反而放大了风险。风险在我看来是未知世界,风险就是未知。把不知道变成知道,化未知为有知就控制风险了。怎么样化解?就是专注于一个股票。如果一个股票没搞清楚,又搞了五个股票,然后说现在安全了,因为我有五个股票,我就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很难理解这种理论写入教科书天天给人们讲,我是很不理解的。我曾经在一些大学里讲过课,我说你们把金融学教科书翻出来,翻到第几页,把有效市场理论那一页给我撕了,同学们不敢撕,我说你再翻到分散投资那一张,你把那一章给我撕了,那些都是有害的,同学们不敢。问:近年,像ETF这种被动投资策略比较流行,背后的理论是个人的能力很难超越市场。您是否也不赞成?董宝珍:我不太赞同,超越不了是投资者水平的问题。芒格就能超越,巴菲特就能超越,格雷厄姆就能超越。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有句话,说“我们是靠不分散,在最大的机会上集中下注实现超额收益的。”这就是说有些人能找到最有价值、最有安全边际的标的物然后集中投资。有人无法超越市场,组个指数基金,但是不能否认说有人能超越啊?我说个大话,我就能超越,虽然不是每天能超越,有时候我还不如指数呢。我买股票是越跌越买的,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我终究能超越市场。问:在您的基金亏损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投资人要赎回?您是怎么说服他们的?董宝珍:有的,绝大部分投资人毕竟不懂投资,就靠净值来决定你水平高低,这个标准是错的。我有一个理论,我的股票下跌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我持有的股票的安全边际上升了?我这个股票原来值10块钱,现在跌成2块钱了,那我的净值也跌了80%,但是,这个净值跌80%说明我的安全边际增加了,只要公司不破产就行了,我知道它不会破产的。如果在下跌过程中会焦虑,这样的投资者实际上不适合做股市投资。问: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投资的理念?董宝珍:投资的最后成败是性格。李录(知名投资人、芒格的合伙人)曾说他问过巴菲特、芒格关于价值投资最后成败的决定因素,巴、芒二人说秉性,天生的秉性。所以价值投资者的性格都很相似的。你看我穿得很破吧,你发现没?其实李录也穿得很烂。我一次跟李录见面,我一看,国际投资家,跟我的行头有点像,随时亲切感产生。他都不特别在意,他很随便。他在北大演讲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特别爱买奢侈品的人肯定是有钱的,但是肯定不适合做投资,因为他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了。价值投资,先立其大问:您现在投资银行股,曾经的辉煌的成绩还能再来一次吗?董宝珍: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它的逻辑模式是一样的。茅台的投资机会就是优秀的公司被当成垃圾了,错误定价,大众在某个事件的干扰下错误地把黄金档成了稻草,黄金以稻草价标价。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草价格长成了黄金价格,又长成钻石。银行也一样,现在被看成是快要破产了。问:网上有一个梗,持有股票的老三件和新三件,老三件可能是年龄较大的老股民,持有石油、银行,传统行业的,现在新的一代,比如90后、00后持有的是互联网和新兴行业的东西,您怎么看这个?董宝珍:我可以这样讲,巴菲特一生都没有买过20倍市盈率的股票。但是,巴菲特成为股神了。但是现在所谓的新兴公司,我不知道他们的市盈率是多少,我从来都不看。高估值本身就是风险源,哪怕它就是有成长优势。其实老股民是有能力的,资本市场常常出现老股民跑不赢新股民,但是过了几年新股民早不见了,老股民还在那儿呢,老股民几年下来挣了30%,新股民先挣了%,后来就破产了,就这么个游戏。问:您平时是如何做投资研究的?董宝珍:我主要是思考深刻的概念和道理。比如这个标的物研究,我思考最多的是逻辑和道理,包括财富来源、投资能力、人性、灵魂,这些东西看似虚而无用,但是越无用越有大用,我主要是思考这个东西,完成自己的理论。我自己设计了很多概念,比如“精神经济学”、“精神边际学”,我把这些理论概念用个绳子串起来,搞出一套理论,不断地完善,然后我的行为就在这个理论框架里自然演化,自然执行。问:您的研究方式和那些行业研究员很不一样。董宝珍:研究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个是现象导向型,这个董事长换人了,新产品上市了,这个是现象导向型,现象导向型就是盲人摸象,纯粹是盲人摸象。另一个是本质主义者,典型的代表就是巴菲特,巴菲特提出研究者的核心工作是找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跟新产品没什么关系,竞争优势是公司深层次的、内部的竞争优势,或者叫护城河,有了这个要素你就知道它的未来,至于它每天干了点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性?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