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某地上空出现了一个UFO,确切来说是“飞碟”,外形滴溜溜的圆,引起无数人的好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星人的飞行器。但实际上,它是不折不扣的国产货,真实身份是航天科工的“快云”工程。
“快云”工程的设计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组合,飞艇加无人机,从原理上说,就是一个圆形的飞艇吊着无人机,在平流层长时间飞行待命,一旦需要快速机动的时候就把无人机释放出来,而它的目的是构建可到达平流层的浮空机动平台,提供水文地质观测、重大灾情监测、信息支持保障等服务。
很多人一看,哦,原来这么简单?没意思。实际上,这只是基本原理,背后的内容可太复杂了。首先,飞艇加无人机的组合,虽然此前已经有了,但都是合二为一,而“快云”工程是既可以合二为一,也能一分为二,飞艇和无人机单独执行任务,这个概念全球首创。
其次,“快云”工程的飞艇没有采用常规的方锥形,而是选择圆形,上半部分甚至还带有太阳能电池板,自然有它的道理,肯定不是为了搞UFO模仿秀。根据资料,碟形飞艇相比纺锥形飞艇,拥有更大的机动性和垂直起降的能力,再加上无人机,足以体现一个“快”字。当然,由于现在技术的不成熟,“快云”工程的碟形飞艇下面,还加了一个巨大的充气垂直安定面。
第三,从时间来看,早在年,“快云”工程就进行了缩比平台验证性飞行试验,年完成了DDD试飞,并实现了安全回收,再到今年,历时5年多,一个小小的“飞碟”挂无人机项目,我国最牛的航天科工至少搞了5年,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再联系到民间有关“航天科技送人上天,航天科工送人上西天”的说法,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第四,“快云”工程其实是航天科工“五云一车”项目的一部分,所谓“五云一车”。是指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和高速飞行列车这六个商业航天牵引工程,旨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飞云”工程是基于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来构建空中局域网,可实现超过一周时间的应急通信保障,已于年3月首飞成功,据说目前已进行多次试飞,相关的太阳能无人机已发展出多个型号。
“行云”工程则是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的航天项目,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建设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最终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它首发的2颗卫星行云二号01星“武汉”号和行云二号02星,早在年5月12日,就已经搭乘“快舟·传祺GS4号”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在年实现12颗卫星的小规模组网,整个系统计划在年前后建成。这么说来,今年应该可以看到它密集的发射了,长征五号B所谓的多星组网任务,说的不会就是它吧?
文章开篇的“快云”工程我们就不在赘述了,至于“虹云”工程,则是一个由颗卫星组成的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它们在距离地面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第一颗技术验证卫星早在年12月22日就发射了。
而整个航天科工“五云一车”项目中,最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