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于今天便是历史;今天,于明天就是历史)
那时在大学里,
我们会用暖瓶打开水,
水房内外列队的暖水瓶是一景儿;
那时的大学食堂,
我们经常凑人头买肉菜,
当然一个小炒也不过块儿八毛;
(列队的暖水瓶/来自网络)那时的大学图书馆,
稍稍晚到就会没有座位,
读书求知是普遍的渴望;
那时的我们,
喜欢阅读《读者文摘》、《大众电影》、《世界博览》、《飞碟探索》、《啄木鸟》,
也看《河殇》、《瓦格纳事件》、《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权力的祭坛》;
那时我们集邮,
换得一张心仪已久的邮票,
简直就是中了大奖。
(来自网络)那时候,
唱着《花祭》
走在北风吹过的街道上,
以为自己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哼着《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其实在期待《野百合也有春天》;
和着《故乡的云》
却不知日暮乡关何处是;
就在《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节
惦念美丽的《麻花辫子》;
《半梦半醒之间》向天空大声地呼喊,
仿佛白云是谁也擦不去的诺言......
那时,是恋爱的季节,
我们仰望天空,
为繁星编织美丽的花辨;
那时,在静谧的夏夜,
我们与蚊虫相伴而奋笔疾书,
舒臆无边无际的遐思;
那时,在淅淅沥沥的雨中,
我们徜徉在屋檐下,
凝望着被冲刷的树叶,
倾听者雨滴敲打玻璃窗......
那时,小鸟儿在欢唱,
蛙鸣也悠扬,
鼎沸的市声,
洋溢着春的断想。
(来自网络)那时喜欢写诗、诵诗,
也愿意在静谧的夜里,
谈着吉他诉说莫名的惆怅。
那是我们的青春,
悠然的青春,
激扬的青春,
开怀却不恣意的青春。
那时,以为自己不懂爱情
其实,那时有真的爱情。
著作权声明:本文文字如无注明,皆属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媒体擅自转载,或任何媒体(或个人)以复制形式发表。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