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不见,再去台北路差点要迷路了

说起台北路,你会想到什么?时髦的年轻人们第一反应可能是扎堆的网红咖啡店,地道的好吃佬不会不知道这里的黑皮牛杂和滨江小吃,在附近长大的武汉伢,和台北路的故事则多一些。住得离这儿不算远的我,自认为台北路也是我长大的地盘。没想到那段坐和在家和台北路往返的日子,距离现在少说也有七八年那么久了。这次再来到台北路,连哪是哪都要分不清楚,一些熟悉的地方消失了,台北路有多长,在心里也没了谱。和小时候的印象比起来,这里真变了不少。台北路可不是一直都叫这个名字,早些年这里名为安定路,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在90年代初经市区政府同意,更名台北路。这也是大陆第一条以台湾省命名的道路。和老武汉人都知道的台北商场一样,这条街上大到社区、学校、饭店,小到副食小店,还有许多都是以台湾的地名来命名的。年轻点的伢们或许对台北商场这些地标没那么熟悉,但台北路上的杂技厅小时候肯定还是去过几次的。年建成的武汉杂技厅,是我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作为我国最大的杂技马戏表演场所,武汉杂技厅填补了我国无国际杂技比赛场的空白。儿时学校组织来看表演,我和小伙伴们都觉得它的外形像个巨型的飞碟,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的造型是朵含苞待放的菊花。????????????????????????????????????????????????????这么一想,我观看的为数不多的几场杂技表演好像都是在这里。印象很深的圆形舞台,在环形的观众席里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清楚地捕捉到每一个惊险的动作。不得不说小孩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在踏进小蓝鲸以前,我曾一度以为这是“飞碟”旁边的“水族馆”。小蓝鲸和杂技厅的设计,让台北路在小小的我心里成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小蓝鲸这个武汉餐饮老品牌,至今已经营了三十多个年头,做的都是地道的湖北菜。辉煌的时候,小蓝鲸曾经连续五年蝉联湖北餐饮销售第一。去随便问问身边的汉口人,应该大多都有在小蓝鲸吃过酒。放在零几年那时候,到小蓝鲸来摆酒还是蛮气派的。不在汉口长大的伢们,来过台北路的话,那八成就是奔着青少年宫来的。武昌的朋友,小时候也没能逃过来青少年宫学画画的“成长必经之路”。九零后、零零后童年的周末大概都是泡在这里的,挥着画笔,拨着算盘,看着新楼慢慢建起来。周边居民以前最常去的武汉影城,从前是离我家最近的一家电影院,印象中里面的放映厅很小。武汉影城关门后还曾改成紫星影城,据说主要做私人影院,也不知道后来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儿时最医院,也曾在这里做过好像没有什么效果的冬病夏治。老跟老妈一起来逛的服装店关了不少,还营业着的几家老店,长大以后好像很少再踏进去。九年一贯制的台北路学校搬了位置,连带着周围的文具店也都拆了,几年不见,后面的高楼都已经建起来了。不知道是台北路变得太快,还是时间走得太不经意了。或许你和台北路没有那么多故事,甚至不曾有过交集,但这里的美食,绝对不止一次在各个社交网站上吸引过你的目光。叫黑皮牛杂的在武汉不少,还是台北路的石贝妮最是那回事。卤香浓郁的牛肉汤底带着些微辣,隔一段时间不吃,心里就念着,总想再来搞碗正宗的手工牛杂粉。前段时间老妈从黑皮牛杂隔壁巷子口买回来的蜂蜜小面包,直接带我找回了童年的味道。咱们这次去没碰到,馋那一口的小伙伴们下次去台北路可以碰碰运气。如果你爱吃板栗,肯定有听说过这家卖了十几年板栗的一品香野生板栗专卖店,他们家生意真是好的不得了。在板栗卖得最好的秋冬季节,每次去都铁定要排长队。门口等待的队伍里,总有帮忙跑腿的小哥,可见好吃佬们为了吃到一口好吃的板栗都有多拼,住在附近的居民们也没少帮亲朋好友们代购过。排队的大多都是冲着他们家的罗田重糖板栗来的,圆润饱满、个头不小的重糖板栗每一颗都开了口,轻松就能剥开,与蜂蜜一同炒制的板栗入味均匀,每一口皆是软糯香甜。小蓝鲸正对面的顺风汤馆也在台北路开了不少年头。他们家主打粤式煲汤,什么时候想吃点清淡的正宗粤式风味,就去他们家点个镇店的一品老鸡汤,鲜味正且不油腻。爱吃辣的你前往别错过隔壁的滨江小吃,他们的姜辣鸡爪卤得特别软糯,入口即化,辣味十足,只怕你吃过一次就久久难以忘怀。前面提到的几家名气大些,这家可就是我的宝藏店铺了。在武汉还没有那么多猪肚鸡连锁品牌时,每个冬天都是马大爷猪肚鸡温暖了我和家人的胃。不吃猪肚的我就欠他们家的汤,每次锅底一端上桌,那都是三碗汤起步,在碗里撒上几颗葱花更是香。不大的两层门店,暖黄的灯光,超适合全家人一起来吃。围起绿色高围挡,打起脚手架的台北路在越变越新,路两旁的社区里却还是老样子。前几年就开始听说台北路要拆迁,直到现在也再没点动静。附近许多住房都是以前的职工宿舍,街坊四邻都熟络。院子里开店的都是几十年的老熟人,出门遛个弯跟大家打招呼扯家常都要花上不少时间。谁家有点什么事情,都不用刻意去打听,家里出去“社交”的老人自然能把消息带回来。天气好的时候,到处都有自发的多人活动,麻将、扑克、象棋的比拼在各个角落火热进行,总能引来不少路人围观。看到老小区大院里年头不小的大树,和已经少有人光顾的老旧健身器材,突然觉得这儿很适合青春片的取景。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曾有过青梅竹马的故事。二十几年前曾在台北路住过的姑妈就说这里很适合居住,那时候台北路的吃喝玩乐就已经丰富到不重样了,买东西方便,周末可以去附近的宝岛公园和青少年宫玩,离西北湖也近。要是我住在这里的话,估计会一直舍不得搬走吧。附近的居民没事都喜欢去宝岛公园逛逛,就算是工作日的下午来到这里,里面依旧不缺乏人气。结队慢跑的年轻人不少,公园里贴心地立上了提示牌,跑了多久消耗了多少热量,在心里也能大致有个数。年轻人跑步爱戴蓝牙耳机听歌,老年人则是在腰间别上一个小巧的收音机,外放着边听说书边散步。路边休闲区的长椅总少不了三五结群的老年人,没事来公园坐在一起拉拉家常,晒晒太阳。一旁健身器材也没有被闲着,旁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独自打着太极拳。大家互不干扰,在这里,下午的时光总能被很快地消遣。宝岛公园里的龙虎塔是仿造台湾的龙虎塔而建,后来两座塔也成了宝岛公园的最标志性的建筑。若你来时正碰上夕阳,别忘了带上湖面的倒影拍上几张。我们偶遇一只猫咪在岸边的木板上捞鱼,在路边的林间漫步,偶尔和来往的路人对视周旋一番。不光是人在这逛得悠哉,小动物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当湖里的鸭群结队靠近桥边,总能引来不少人驻足。一旁的爹爹说她的孙女每回放假来都要买上两块钱的馍馍,就想来这里喂鸭子。桥上往来的都是推着婴儿车的家长,鸭子们一来,大家纷纷停下来,把目光投向湖里。婴儿车里宝宝的注意力好像也被鸭子们所吸引,一旁的奶奶哄着给他唱童谣。到宝岛公园转了一会儿,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好像都被抛到了脑后。沐浴着一天最后的暖阳,迈着悠闲的步子,我们也开始憧憬起退休后泡公园的日子。?不知道下次再去台北路的时候,这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说不定到时候,路口的新楼已经建起来了,又有一批人要来到台北路生活,每天都能吃上附近的美味,羡煞小编。也说不定那些传了几年要拆的房子真的就要拆了,图中出现的居民就要搬离这里,过上新的不一样的日子。总之,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吧!-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qc/9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