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今天的每日一学我们要介绍的中药是龙胆。龙胆是味常用中药,疗效确切,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口苦、惊风抽搐等。龙胆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应用范围广,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
药用龙胆
《神农本草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草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龙胆苦寒沉降,能泻肝胆实热,治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多与柴胡、黄芩、栀子等药同用。龙胆能清肝胆邪热,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高热惊风抽搐,常与钩藤、黄柏、黄连、牛黄、青黛、芦荟等同用。
龙胆苦寒尤善清下焦湿热,常与茵陈、大黄、白茅根等同用治湿热黄疸;治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臭、湿疹瘙痒,多和苦参、黄柏、泽泻、木通、车前子等配伍。而提起龙胆,当然要说到大名鼎鼎的龙胆泻肝汤,作为清热剂,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功效。方中龙胆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共为佐药;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伤胃。
龙胆《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地胆头、磨地胆、鹿耳草。
味苦,性寒。
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脾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3~6g。
食膳与实际应用
龙胆以根条粗长、黄色或黄棕色、无碎断者为佳。
龙胆验方
龙胆煎
蛔虫
用龙胆30克,去头,锉碎,加水2碗,煮成1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蛔虫。
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好书推荐
《微中医.第一辑.身边生活看中医》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自年元旦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