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护理学必看知识点执业护士初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32.html

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

正常成熟红细胞有很大的可塑变形性,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其中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新生儿期血红蛋白(Hb)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Hbg/L。6个月以上则按WHO标准:6个月~6岁者Hbg/L:;6~14岁者Hbg/L为贫血。

缺铁性筼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減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按起病方式和病情轻重分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重型再障病人约1/3~1/2在数月至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多为脑出血、严重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检查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

一般重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60g/L)要以卧床体息为主;中轻度贫血应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活动中如出现心慌、气短,应立刻停止活动。

初级护师

与乳腺癌发生有直接关系的激素是雌酮、雌二醇。

乳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内分泌因素,部分乳房良性疾病,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多数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不典型增生者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乳腺癌分型方法较多,目前我国多采用的方法有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及其他罕见癌。其中,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有局部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乳腺癌的转移部位与乳腺癌细胞原发部位有一定关系,原发癌灶位于乳头、乳晕区及乳房外侧者,约80%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位于乳房内侧者,约70%发生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细胞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或直接侵入血循环而发生远处转移。一般易侵犯肺、骨骼、肝。

乳腺癌的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

乳腺癌病人皮肤岀现“橘皮"样改变,原因为皮內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而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乳腺癌细胞侵入大片皮肤,表面出现卫星结节,

乳腺癌淋巴转移常见部位为患侧腋窝淋巴结,

国际抗癌联盟(UCC制定的TNM分期是目前常用的临床分期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內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目前应用的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等5种手术方式均属治疗性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疾病分期、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对于Ⅰ期、Ⅱ期的乳腺癌病人可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胸骨旁淋巴结有转移的乳腺癌如术后无放疗条件可行扩大根治术;而综合辅助洽疗较差的地区,乳腺癌根治术还是比较适合的。

术前放疗可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激素依赖性肿瘤年轻妇女可采用卵巢去势治疗包括药物(LHR类似物)、手术、X线去势。

乳腺癌可采取抗雌激素治疗,常用他莫昔芬,该药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效果尤为明显,同时可减少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

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前,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为术后创面愈合和机体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乳腺癌病人术后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乳腺癌病人术后3~5天,皮下瓣无积液、创面和皮肤紧贴即可拔去引流管。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是术后留置引流管。

患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肿胀多为患侧腋窝淋巴结切除后回流障碍所致,常见原因有:上肢淋巴回流不畅或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

为尽快恢复患肢功能,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如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內开活动手部腕部,术后3~5天活动肘部;术后1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主管护师

颅内压增高危象的主要原因是脑疝。

脑疝形成的机制是颅内压力分布不均。

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扩大的原理是动眼神经麻痹。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和孔道,脑疝可分为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上方的颞叶沟回、海马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称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

小脑幕切迹疝时肢体活动障碍的特点是病变对侧肢体瘫痪。

枕骨大孔疝患者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病人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当病人出现典型的脑疝症状时,应立即静脉快速输入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暂时降低颅内压。

若患者难以确诊是否为急性脑疝或虽确诊但无法手术者,可选用脑脊液分流术、侧脑室体外弓流术或病变侧颞肌下减压术等姑息性手术来降低颅内压。

为及时发现小脑幕切迹疝,应重点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病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应警惕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tp/10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