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射击队以最佳状态冲刺持久战天眼

徐伟超(左):冷静思考,调整状态。

走进贵州省飞碟射击队,“砰!砰!砰!”的声音环绕着,飞碟多向项目的运动员在每一个靶位上刻苦备训。

5月20日-5月29日,年全国射击锦标赛(飞碟项目)在临汾射击运动基地圆满落下帷幕,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最后一场席位赛,我省飞碟队多向运动员徐伟超、张榆、陈丽获得全运会决赛资格。

目前,3名运动员正积极备战全运会,面对大赛的来临,没有浮躁的心态。

“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了一些比赛,虽然运动员们没有打出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是坏事,相对于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求他们能够跟着教练的常态计划来训练。”贵州省飞碟队领队张雳告诉记者。

以赛代练是运动员们在赛前最常态化的训练方式。进入到8月下旬,贵州省飞碟队多向运动员们主要以调整为主,训练的量不会过多,最多时一天12组,每组25靶,正常情况下为一天8组。

“我们目前会让这3名运动员一起训练,或者让其他运动员与他们一起模拟比赛。”张雳说。

飞碟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长,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对碟靶进行瞄准射击,这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灵敏性和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能够走上决赛战场上的运动员,技术都没有问题,最考验他们的就是心智了。”张雳说道,在飞碟比赛中,过程尤为考验运动员。飞碟项目是一项概率射击,整场比赛下来是“持久战”,即使脱靶,运动员也要迅速调整自己,为后面的靶数拿下不错的成绩。

“期望就是发挥出他们该有的水平,并且,以最佳的状态打人家的失误。”提及对即将走上全运会决赛“战场”的运动员的期望时,张雳说道。

正在训练的徐伟超

徐伟超:以平常心去沉稳应对 

作为自己第二次参加全运会,徐伟超称将以平常心对待这次比赛。

“做好自己该做的,其余的顺其自然,当然有了之前全运会的经历,这一次我想我自己能够更加沉稳地面对。”徐伟超说。

28岁的徐伟超是个外向的大男孩,能言善道,但在训练时,又能安静下来,专注训练。

回想起备战的这段时间,徐伟超觉得日子过得规律而充实。

“靶场、食堂、体能馆、宿舍的‘四点一线’,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虽然简单但尤为充实。”徐伟超说,为了做好防控,作为贵阳本地人的他,即使到了周末也没有回家,而是在清镇训练基地休息调整。

这段奋战大赛临近的时光,虽然枯燥,但是徐伟超也是为了心中最初的射击梦。

“我是外向的性格,但是在练飞碟项目的时候,能够让我沉下心,感觉自己安静的一面,并且,知道如何拿捏自己,也相对成熟了不少。”

每天除了在靶场的训练,体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能师的安排下,进行上下肢以及核心力量的加强训练。

“目前我们最为重要的就是按照教练的计划来训练,该休息时好好休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超常发挥出水平。”徐伟超说。

正在训练的张榆 况丹 摄 

张榆:放松心态轻松应战

“从小对枪比较感兴趣,对于打枪比较好奇,所以选择练飞碟多向。”贵州省飞碟队多向项目的张榆说。

张榆,遵义市人,今年23岁,开始训练射箭,年主攻飞碟多向项目。

“开始接触的时候年龄小,接触之后觉得非常有意思,训练过程中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不甘心又继续练下去,一直走到了现在。”

为了备战全运会,每天早上8点取枪,练到下午4点左右,确保打枪组数在5组以上,每组25枪。

“个人状态整体上比较好,但在小细节方面需注意。”张榆说,教练会安排不同的训练模式,反复练习,弥补不足。

“第一届青运会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出去打比赛,当时只训练了一年多,参加比赛时状态比较轻松,没有太多顾虑,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打出这个成绩,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张榆兴奋地说。

对于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比赛,张榆称在自信心方面有所欠缺。

“虽然参加资格赛的时候很轻松,但是现在备战全运会,也还是会有赛前焦虑。”

面对这样的焦虑,张榆觉得有多大的压力就要有多大的动力。

“会让想法简单化,不给自己太大包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按时休息和按计划训练,轻松应对,给自己一个不错的成绩。”

文章来源:《贵州体育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丨叶梅  况丹图丨受访者提供编辑丨胡春霞编审丨王晓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yp/13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