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的那些事儿周末对讲机

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是对来年的期盼,是久违的团圆,是血液里涌动的牵挂,是最为朴素、又最为浓厚的情感。穿新衣、走亲戚、讨红包……裹在淡淡烟火里、藏在小小仪式中的春节记忆,不仅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仪式,更是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

又是一年春节时,大家在走亲访友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这一代的年轻人对待走亲戚这一春节传统会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让我们循着新春的气息,与华师人一起聊聊关于走亲戚的那些事儿。

新春进行时,拜年趣事多

“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

温暖团圆的寒暄,跟着兄弟姐妹们走街串巷……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除了享受鸡鸭鱼肉之果腹、收七大姑八大姨的压岁钱之外,也带来了很多难忘的回忆与有趣的故事。

小张:

太久没去姨婆家,爸妈先走,我在后面,结果不小心走进了姨婆的邻居家里,还喊了陌生人两声舅舅,当我准备坐下的时候,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大梦:

亲戚家里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长得很是漂亮可爱,我上去就摸着她的头说:“小妹妹真可爱!”然后我妈在旁边冷冷地说了一句:“她是你姑姑……”

Mia: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次期末考试考了班里第六,我激动地等着亲戚们来问我成绩,我要炫耀炫耀,结果没有一个人来问我成绩,一个都没有!!!

小雨:

今年上了大学,家里人问起,都说是华南师大的,说起来还是挺骄傲;虽然家里人一听就会说:“将来是不是要做老师啊?”对于这种疑惑,总是要解释很多遍:华师是综合性大学!

不过可能是受到教育氛围的熏陶,今年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时候,渐渐学会了用沟通来解决问题。弟妹年纪小,玩游戏有时候不遵守规则、耍赖皮,我就板起脸,严肃地说:“要玩游戏就必须要遵守规则,不然就不能玩。”旁边的亲戚看到了都笑:“果然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呢,真有点小老师的样子!

一念花开:

过年发红包要给长辈磕头,有一回刚睡醒就被拉去奶奶家拜年,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一进门大姑就叫我快去磕头要红包,我走到客厅对着沙发扑通就给跪下了,嘴里还念叨着“新年好!祝奶奶身体健康!谢谢红包!”话音刚落,只听到全家人哄堂大笑,一个声音在说着“不用行那么大礼,不客气、不客气…”

抬头一看,只见每年都坐在侧面沙发上的奶奶,换到另一边沙发上坐着了,而面前坐着的却是比我小两岁的堂弟。

亲友齐欢聚,团圆诉衷情

过年走亲戚,一大家子人围坐到电视机前,热闹地唠起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情:有一家几个月前娶媳妇了、哪家近日添了新丁、某某的的事业转运了,脸上的笑容遮不住。

一年天里,大概只有过年才有这么强烈的理由,将全家人聚到一起。团圆,则是一切喜出望外的期盼与原因。

佳莉:

小时候最期待的当然是红包,长大后也期待红包,但是没小时候那么期待了,那种收到红包的欢喜感变淡了。现在期待的是那种过年的热闹感,家人齐聚一堂,亲戚来访,以及走访亲戚的路上会勾起前几年的春节回忆,又能增进和家人的互动交流。我比较喜欢亲戚来我们家,我很喜欢那种热闹的感觉。

铃铛:

小时候是个吃货,每次走亲戚,因为家里小孩多,亲戚会回赠很多零食回家。当时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吃零食了吧;还有和自己的表兄弟姐妹一起放烟花爆竹,我胆子小只敢放摔炮和烟雾弹,但是也很期待看亲戚玩“飞碟”“青蛙”还有放烟花爆竹。现在大家玩游戏少了,但是还是很期待见面,一起打火锅吃零食聊天,到天台烧烤,肆无忌惮地进行抢红包大战。

从小到大一直很期待看到从外省回来过年的堂弟,从曾经被我抱在手上,一年回来一次长高一点,到现在和我差不多高,一年一度的聊天,感受着他的成长,挺有意思的。

Sunny

一直都觉得,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礼仪,还是长辈对孩子郑重其事的教诲,都是表达情感、回馈感恩的重要仪式。

每年过年的时候,妈妈都会和我唠叨着:

你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多陪他们说说话,老人家有些忌口的东西不要随便买;

隔壁家的张阿姨,当年家里困难的时候,没少帮助过我们家,你回来的时候也去给她拜个年……

过年期间串门访友,其实就是以走亲戚的名义迎接团圆、欢庆喜乐。

Abigale:

从前过年,年初二初三,一大家子人都在姥姥和舅舅家齐聚,颇有节日气氛。舅妈早早地就在火边忙活,开饭了,不喝酒的一桌,喝酒的一桌,一年的喜怒哀乐都在酒里传递,喝多了有哭的笑的、有睡的唠的,还有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共同点是大家都打心里高兴。

那会儿的开心很简单,也很纯粹;那会儿的时间真叫飞逝,连惶恐都来不及;那会儿的新年愿望也很多,很贪心,而眼下只剩下最普通也最奢侈的一个:唯愿家人健康。

流:

以前呢,我们的亲戚都住得很近,比较隆重的就是去外婆家拜年,当时就最期待每年那个时候和各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可这几年我也慢慢发现我们这些疯玩的小孩子也都长大了,大人们呢则都在老去,越来越感到岁月流逝无声无息……所以现在哪怕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地玩游戏放花炮,光听大人们话家常都感到很满足、很温暖了。

阿Y:

今年过年又见到了一年见两回的姑奶奶和姑老爷。姑老爷一米八几的高个儿,看起来依然很硬朗。他的故事我听过好多回,每次都仍然觉得感人。

姑老爷很多年前出过车祸,不幸成了高位截瘫。全家的顶梁柱一倒,是姑奶奶一力撑起了家,悉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姑爷爷许多年。这两年,姑爷爷渐渐学着走路、学着拿筷子穿衣服,现在已经可以流利得和人交流了。

每年回来见到姑爷爷,我都会觉得很感慨,好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一想世界上还有人如此顽强地活着,就会觉得充满力量。

亲言表关心,尬聊多套路

“你开心或者不开心,亲戚总在那里,等着问你问题。”

作为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仪式,走亲戚更多的是求一份喜庆团圆和情感联系,而过年便是情感互动的一次契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走亲戚也慢慢变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如今的年轻人注重独立空间、在乎隐私和自由,面对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切已不再似过去那么倍感亲切,而且有了些不同看法。

六六:

我过年的话,因为不太喜欢走亲戚,所以我都是只是去我外公家而已。小时候觉得过年走亲戚就是领红包,和表弟表妹见面、玩,还挺开心的。现在长大了之后反而觉得走亲戚的形式大于其原有的内涵,内心好像也没有小时候那么的期待,喜悦感少了很多。

小fu狸:

对于我这种熟悉后变话痨,在陌生人面前内向的人来说,过年亲戚间串门真的太让我头大了。主要是,气氛太尴尬了。

熟的亲戚倒还好,主要是会有一些不太熟的亲戚来串门。要是我正好在房间里,就会胆战心惊地不敢出去,最害怕我妈突然喊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客厅,有些一年到头来也见不到一次的亲戚不知道该叫啥。我妈跟人聊得起劲,忘记提醒我该怎么称呼对方。人家看着我,我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么回应。

晶晶:

春节就像闯关游戏,兢兢业业摸鱼一整年,穿越过春运拥挤的人潮,一关关打过来才发现,原来这个游戏的终极大boss不是放几串易燃易爆炸的鞭炮就能驱走的年兽,而是那些能问出十万八千个问题的七大姑八大姨。

“期末考试多少分?”“专业是学啥的?”“毕业后能干吗?”“谈恋爱了没?”……

不管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总有一个问题会让我不知所措。

Joey:

其实我更倾向不出门哈哈,我是个懒家伙,巴不得不出。第一,亲戚真的好多,而且都不熟,所以就会有不知辈分、称呼的问题,和大人们坐一起基本上就尬聊或者沉默,甚至听不懂老家的方言。第二个比较不正经的原因就是家家摆的零食都是一样,真的吃腻了,不好吃,就更加没什么动力走亲戚了。

长大了后就更加不想去了,总觉得走亲戚这一形式是为了联系亲友关系,但我们新一代基本城里长大的,和亲戚们没什么感情,很难和长辈们或者老家的亲戚有共同话题进行沟通。

不过,走亲戚还是有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姑奶奶做的饭菜,但也正因为这样,去她家的人特多,我就又犯难啦!

有人说,中国人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一路上有很多故事,这一路上我们都找寻着过年的味道。这些味道慢慢变成了年俗和年货,变成了美酒佳肴和归乡心切,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走亲访友、互拉家常,走亲戚的那些事儿无法用言语倾尽,但我们知道,即使相隔再远、许久不见,亲情这根线总是能将一大家子聚集一堂,欢庆重逢。

当亲戚按响自家门铃的那一刻,手上提着琳琅红火的年货的那一瞬,男女老少在客厅的沙发上话家常的那一时分,只要面对面轻轻道一声:“新年好!”过年的气息就会让我们绽开笑容,亲情温暖我们心头,化作祝福与最美好的祝愿。

图片:受访者提供网络

整合:胡倩玉王云霞

编辑:王云霞

责任编辑:熊乐箫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yp/4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