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47364.html
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
本期我们讨论的台湾歌坛教父级人物张雨生。
1
年6月的一天,原本艳阳高照的澎湖忽然下了一场大雨,张建民望着窗外的大雨对妻子张惠美说,孩子就叫雨生吧。
当时的张建民不会想到,张雨生这个名字会响彻大地并且成为了华语乐坛的集体记忆。
张雨生踏足音乐圈不过十年,但是海峡两岸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算你不知道张雨生,但是你也一定听过《我的未来不是梦》、《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天天想你》,因为在他去世后,有无数当代知名歌手翻唱他的歌曲,向一代音乐才子致敬。
张雨生最辉煌的时候,正值如今60后、70后的青春,是那一代人的青春物语。但是我也曾认识一个90后的小女孩,她说她小的时候,爸妈出门上班,她被锁在家中。长日无聊,她披着床单扮演白素贞,用磁带放张雨生的歌曲,《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被她反复听了好多遍。后来找的男朋友也都是个子不高,戴眼镜,文文弱弱。再后来,她孤身来到北京闯荡,无数个难寐的夜晚,张雨生的歌单陪她入眠。
张雨生-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2
“大男孩”引领台湾乐坛
青年时期的张雨生就读于台湾政法大学外交系。和其他大男孩一样,他喜欢音乐、喜欢篮球、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和创作。
大三时,为退伍军人而作的歌曲《他们》让他一举夺得校园歌谣创作大赛第一名,从此他坚定了走音乐道路的信心。
张雨生-他们
年,他刚出道就显示了惊人的才华。他组建了乐队“金属小子”,参加第一届台湾热门歌曲大赛,获得了团体组冠军和最佳主唱称号。同年,他得到了为黑松沙土演唱主题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机会,一炮而红。
年张雨生签约飞碟唱片的时候,台湾乐坛流行的是齐秦、王杰、姜玉恒这样成熟的男声。因为张雨生的出现,整个台湾乐坛进入了“大男生”的时代。
那年他刚20岁,还没有大学毕业。《天天想你》是他的第一张专辑,同名曲火遍大江南北。那一年,赵传也发布了成名专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被媒体评为一时瑜亮。
张雨生-天天想你
接下来,张雨生就一发不可收拾,新的专辑不断地推出,像一股旋风席卷了当时的乐坛,强烈地震撼并推动着流行音乐的发展。
进入到张雨生的音乐世界里,首先被吸引住的一定是歌曲中蕴含的丰沛的情感。有爱情,《沉默之沙》、《甩开》、《...的图案》、《我的心在发烫》,对爱情中人的心境刻画得细腻动人。有亲情,他是一个儿子,父亲是国军军人出身,有着浓厚的故土情怀,《心底的中国》是他对父亲不平凡经历的致敬;他也是一个哥哥,妹妹的早逝对他打击甚大,《妹妹晚安》是他对妹妹刻骨思念的凝结。还有对陌生人的关爱,《我是多么想》、《永公街的街长》……
张雨生-沉默之沙
张雨生的声音柔而不弱,伤而不悲,铿锵而不凛冽,如泄如注,如银河迎面而流。有人说,听他的歌身上一层层起鸡皮疙瘩。也有人说,张雨生一开口,感觉全世界的错都能被原谅。
他对于高音的处理游刃有余,现如今,《我期待》仍是高音歌手证明实力的绝佳选择,最高处远高于《死了都要爱》。许多人唱“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回到我最初的爱,回到童真的神采。我期待有一天我会明白,明白人世间的至爱,明白原始的情怀”,但鲜有人,能唱出张雨生歌中的心境。
张雨生-我期待
3
“知识分子”型音乐家
张雨生有些歌词总是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这点在他的两张创作大碟《带我去月球》和《卡拉OK·台北·我》中尤为明显。
比如《带我去月球》的“不敢笑傲五洲,也不愁天地悠悠,只是狂歌一曲,恍惚间就化入无穷。将进酒,杯莫停,人生不过一场大梦”;
《总发游》的“少年击剑更吹箫,不爱财宝爱英豪;少年吟诗更风骚,不羡人间羡唐朝;少年狂狷更急躁,不知跋扈知炫耀”;
还有《口是心非》的“于是爱恨交错人消瘦,怕是怕这些苦没来由,于是悲欢起落人静默,等一等这些伤会自由”。这句歌词是不是很熟悉?
张雨生-口是心非
不止于音乐技巧上的精雕细琢,张雨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他的许多歌放到现在来听也绝不过时,原因就在于他在歌曲的表现手法上加入了许多的创新,这在流行乐坛上是不多见的。他自己创作的每张专辑(《带我去月球》、《卡拉OK·台北·我》、《两伊战争之白色才情》、《口是心非》),包括为张惠妹创作的两张专辑,处处能体现出他的不断追新求变以及在创作上的惊人才华。
张雨生-带我去月球
与他的创作才华同样显著的是,他歌曲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
很多歌手的音乐内涵高度地单一化,但张雨生的音乐世界,广阔而博大,包含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诸多思考。有人认为,张雨生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其次才是一个音乐人。在张雨生出过的多张专辑里,《卡拉OK·台北·我》的销量并不好,但这张由张雨生独立创作的唱片,横跨hardrock、R&B、古典、布鲁斯、民谣、摇滚等多种音乐风格,集中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专辑的歌曲中,《我是多么想》表达了对受虐儿童的关切,《动物的悲歌》讲述两只小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永公街的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