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看二战,最喜欢的国家想必就是德国了,有几个老军迷年轻的时候不是德棍?年轻人喜欢德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扮演着一个现有秩序的挑战者的角色。几乎每次都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而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神奇的黑科技和末日武器了。从大家最喜闻乐见的鼠爷坦克,到世界上首架喷气式战斗机,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导弹V1、V2,甚至连长得和UFO一样的飞碟都设计出来过。由于这些设计太过于匪夷所思,甚至还给民间留下了一句:德意志科技天下第一的“名言”。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觉得要不是因为德国资源不够用,尤其是石油资源不够,就凭借这些黑科技,早就把只会海谢尔曼打火机和T-34海的苏联给打熄火了。事实上不只是“德棍”们是这么认为的,就连二战时期的德国人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的工程师和武器专家们也是各出奇谋。一战时期德国那艘让英国人眼馋不已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虽然战斗力极强,炮粗皮厚。但是因为德国是有不足,所以只能放弃当时主流的煤油混合锅炉,改用纯燃煤锅炉,让动力成为了这款战列舰最大的短板。后来德国人甚至开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煤转油科技。虽然这种工艺成本极高,流程极端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补贴了德军的燃油使用。到了二战末期德国人甚至还提出了一个“未曾想过的道路”,那就是完全抛弃所有液体燃料,改用煤替代柴油、汽油、甚至是航空燃油。为此,德国人甚至还设计出了一款由煤炭发动的战斗机,P.13A。当然,飞机和地面载具不同,没办法安排一个人给飞机加煤。所以德国的工程师大开脑洞,用煤粉来代替块状煤炭,方便燃料自动填充进燃烧室。但是煤粉有优点,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热值低、燃烧效率低,二战时期的内燃机和蒸汽轮机都不能直接烧煤粉。所以们从头设计了一款新的飞机。从发动机到气动外形都是重新设计过的。由于煤粉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强劲,无法支持德国人当时最喜欢使用的双发中型飞机。所以德国工程师把德国的工业潜能压榨到了极致,开发出了一款当时德国最轻,最省结构强度的设计。为了弥补煤粉发动机的缺陷,增强其操纵能力,这款飞机并没有像传统战斗机一样,使用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而是采用了和轰炸机类似的飞翼结构,即驾驶舱与垂直尾翼融合。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设计。此外,德国的数学家们为了提升这款飞机的航速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他们在经过大量计算发明了一款迥异于当时世界上所有飞机机翼的新型机翼,也就是著名的后掠翼。德国的数学家们表示,这款机翼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能给飞机带来更快的速度。但是,正如德国其他的末日武器一样,设计图上设计的很完美,等到样机真的造出来之后,实物总是那么的让人失望。一如买家秀和卖家秀。虽然德国的工程师和数学家们经过了无数努力,打造出了P.13A的样机,但是燃煤发动机可靠性差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极度轻量化的结构设计,也成为了限制这款战斗机发挥威力的决定性缺陷。这两个缺点直接导致了这款飞机虽然勉强算是一款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性能反而还不如盟军的活塞式。最终德军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项目。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二战结束之后,缴获了大量德国科技图纸的美国人,对P.13A战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不同于资源不足的德国人,只能用动力不足的煤粉发动机带动一个非常轻量化的飞机壳子。美国人拿过来了P.13A的气动外形之后,对飞机的内里进行了大量改进,装上了美国特产的动力极强的燃油发动机,然后用更加坚固的合金作为飞机的外壳最终造就了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F-、F-等著名的百家族战斗机。事实证明了,P.13A性能不达标,完全是因为德国人自己穷的锅。德国工程师和德国数学家设计出来的后掠翼机型的性能无与伦比。在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手中,F-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次飞出超音速,突破了音障的超级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