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朵朵编辑部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呀,我是朵朵~
说起大诗人李白,我们对他的印象有哪些呢?之前我们说过,他在细数他一首首绝伦的诗歌时,也别忘了,他可是一位十足的“酒腻子”。
老北京的酒腻子,喝起酒来那叫一个讲究。
在过去有那种小酒铺,爱喝酒的都常来。虽然不是什么高档的酒楼,下酒菜也就是蚕豆、花生米、粉肠这种普通的小菜。
但会喝的人,喝的很仔细,一粒儿花生米都能掰成好几瓣儿来下酒。爱喝却不是猛灌酗酒,有着不少门道。
李白也是如此。李白对酒的热爱,从诗里看的是一目了然。在李白一生所写的诗中,和酒有关的,就占了近24%。
既然是喝酒的行家,李白是真正喝的多,喝的花。
“多”是酒的种类多:白酒、甜酒(醴)、葡萄酒、桂酒、菊花酒、郁金香酒等。
“花”是各种酒具花样多:杯、壶、樽、瓶、觞、罍、铛、碗等。
《(李白)饮酒图》清沙馥故宫博物院藏
在那个繁花似锦的唐朝,李白喝的究竟是什么酒呢?
李肇[zhào]在《唐国史补》中向我们报了一串儿酒名:
“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看着很多,其实它们也就三类:黄酒、果酒、进口酒。咱们还得再加上一种:配制酒。
黄酒:无谓清浊
黄酒其实就是清酒和浊酒,用黄米、大米、糯米等酿造的。
清酒在历史中最早是祭祀专用,酿造成本高,非常珍贵,这绝对是李白眼里的“奢侈品”。所以他会写“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好的酒要用金樽来装。
除了清酒本身,珍贵的还有“情义”,所以李白在送别友人时,也畅快的和对方共饮:惜别倾壶醑[xǔ],临分赠马鞭。(醑就是清酒)
浊酒档次没那么高,一个是指酒糟没有被过滤干净的酒,表面会飘着绿色的浮渣,像浮蚁一样,所以白居易写到:绿蚁新醅酒。还有就是很甜的米酒,用白米酿的,那时叫做“白酒”或“白醪”,和咱们现在喝的醪糟很像。
浊酒价格不高,所以李白在生活拮据时,边喝边写下了: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李白
要说味道,那昂贵的清酒自然是最佳。但李白在意自己杯中的清浊吗?他诗中的豪放与浪漫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论何种境况,当下就要尽兴。
《太白醉酒图》清苏六朋上海博物馆藏
果酒:少年意气
李白诗里的果酒就是葡萄酒。在唐代之前,葡萄酒大部分是西域进贡来的,但到唐代时中原也能种植葡萄,喝的人便多了起来。
李白有多喜欢葡萄酒呢?
少年时他初下江南,写到:“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想必此时他的心情非常不错。金杯美酒在手,少女在一旁轻歌,宛然一幅阔公子的画面,充满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配制酒:惆怅入口
配制酒是在基酒中,加入其它香料进行二次发酵。比如菊花酒、桂花酒、郁金香酒。
因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所以菊花酒又叫做“长寿酒”。曾经某一年的重阳节,李白在登高后写到: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他感叹菊花被采摘两次的命运,抒发自己在政治上遭受的重创。
还有那芳香四溢的桂花酒,若用来为友人践行,是很隆重的仪式。
和远方的朋友亲人“见面”不是一件易事,分别之时内心都会出充满感慨,只能和李白一样:“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对友人的不舍,都浸在了这杯桂花酒中,祝你一路平安,无事常相见。
配制酒也许没有清酒甘冽,没有葡萄酒香醇,但久久不散的香气,伴着惆怅入口,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豪放浪漫的他,心中的情绪起伏发酵,最终从他的笔下倾泻而出。
《上阳台帖》唐李白故宫博物院藏
孤独时,他举杯望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痛快时,他昂扬高歌: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他表面上“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实际上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始终清醒、通透、豪迈。
大唐若有味道,一定少不了李白杯中的酒香。
酒像一直陪伴李白的老朋友,见证了他传奇的一生,正如余光中先生写的那样: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原标题:《李白: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酒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