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ldquo西天灵山rdqu

缘起

菩提树下一人独坐

晨睹明星一朝彻悟

起身弘法四十五年

蓝毗尼、迦毗罗卫、菩提伽耶...

从出生到涅槃一处处圣地古迹

令人神往,若尚未得去

不妨跟着我们先行万里

佛教圣地第7期

第一精舍&西天灵山

谁才是“精舍No.1”?

如是我闻,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

两千五百年前

佛陀入舍卫城乞食

回到祇树给孤独园用斋后

收拾衣钵,洗净双足,敷座入定

般若性空的法要就此流传

而今随着《金刚经》的

抄写持诵,弘通流布

“祇园精舍”——

这一佛陀住世时

规模最大的精舍

名声日显

与之相反

王舍城北两余里外

一片近百亩的青翠竹林

却鲜为人知

在这片大竹林里

佛陀与他的弟子

第一次有了专用的建筑

也是第一次有了“寺院”的雏形

这座见证历史的建筑被称为

“竹林精舍”

这里正符合

僧团需要的理想环境:

充足的竹树让给年老的比丘

建筑房舍更为方便

竹林中央的迦兰陀湖

也正适合比丘们

沐浴洗衣、湖岸行禅

而固定的修行场所

更使比丘们在漫长的雨季里

免收感冒风寒之苦

免造踩踏虫蚁之业

安居一处,静心修行

这是比丘们

结夏安居的起源

也是佛陀曾6次

结夏安居的地方

“西天灵山”到底在哪儿?

初转法轮后

佛陀与弟子来到摩揭陀国

在这平坦的恒河平原上

却有一片连绵的峰峦

当佛陀登临峰顶后

他眺望了远方的城市

深觉此山清净鲜洁

近王舍城,乞食方便

而山难上,故少杂人

决定安居于此

自此这座山巅上

有怪石高耸,形似鹫头的

“灵鹫山”

成了佛陀四十九年

弘法生涯里最常居住的地方

也成了佛弟子心头

念念不忘的

“灵山”

在灵鹫山峰顶

有一块能容纳百余人的讲经台

佛陀在这里开讲

《心经》《法华经》

《观无量寿佛经》

等诸多大乘经典

《法华经》

开篇提到的耆阇崛山

便是指这座“灵鹫山”

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皆是阿罗汉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西游记》中

师徒四人花费数年时间

翻山越岭,降妖伏魔

只为去灵山求取真经

而真实的灵山

其实离我们很近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一日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

忽入定境,在定中

眼前是天雨曼陀华

耳畔是天鼓自然鸣

那是佛陀灵山说法的盛况

出定后,只听他道

“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佛在心中,即心即佛

离心觅佛,非心非佛

如果能彻见自己的佛性

不再执著于所见的事相

即悟“灵山非遥,西天咫尺”

顿入灵山会中

竹林精舍

据记载

竹林精舍有大院16座

房舍栋,阁楼栋

讲堂72间

△迦兰陀湖

然而两千余年的岁月

宅舍已然无存

但透过葱茏的叶片

透过清澄的迦兰陀湖水

仿佛仍可窥见

昔日结夏的沙门在这里

晴启纸窗,静看云眠

夜移竹榻,闲坐听雨

灵鹫山

△通往灵山的石阶

据玄奘大师记载

频婆娑罗王为闻法故

曾大兴工程,自山腰至山顶

跨谷凌岩,编石为阶

广十余步,长约三公里

△灵鹫山说法台

山顶之上

残存的红砖墙基

是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

登临此处

在云烟相拂下

心清意净,就不难想象

昔日众弟子们环绕佛陀

听闻佛法,信解坚固

喜不自持,举身踊跃

下期预告

本期我们一同认识了

佛教的第一座精舍与

传说中的“西天灵山”

下期再让我们共同探索

这座曾经全球最知名的学府——

那烂陀

往期回顾

▽点击蓝色字体,回顾精彩内容

诞生地

蓝毗尼

成长地

迦毗罗卫

成道地

菩提迦耶

初转法轮

鹿野苑

说《金刚经》

祇园精舍

编辑

远山

图片

网络

手绘

田旭桐

责编

慧弘

点击阅读原文,共筑伽蓝!

新媒体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康复来袭
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yy/2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