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3月16日,看似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8年前的今天,陈志远大师去世。24年前的今天,杨明煌离开。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华语流行音乐的人来说,这两位的名字已经在心中无法抹去。每年的今天,拿出他们写的歌,静静地听一会,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吧。去年的此时,写了纪念杨明煌的那篇《那些给杨明煌的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今天就打算多写笔墨写写陈志远这位大师。
今天,上海是个大晴天,但是前几个月,上海的雨可是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不过阴雨天窝在家听唱片却是很温暖的事。某个晚上听了齐秦的《冬雨》,认真看了一下歌词本,发现专辑里编曲工作都是陈志远先生完成的,应该说,这位大师那时包办了市面上大部分华语流行乐唱片的编曲工作。
说到陈志远,总不免让人首先联想到飞碟唱片,虽然例如滚石唱片张艾嘉的《忙与盲》、李宗盛《生命中的精灵》等整张专辑编曲工作也是由陈志远先生完成,但是在其音乐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内,他的名字仍然是和飞碟唱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李宗盛的《生命中的精灵》由陈志远整张编曲
如果你喜欢台湾的流行音乐,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在“编曲”一栏中,发现陈志远先生的名字,如果你再多留意一下,你会发觉许多你所钟爱的歌曲,都是出于这位陈志远先生之手。和许多台湾的著名音乐人一样,陈志远也是从民歌时代走来,在台湾流行音乐最黄金的80、90年代,陈志远编写了数千首流行歌曲,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陈志远初出茅庐,乐师出身的他,在这个时期,能有机会为更多流行歌曲及金韵奖的民歌编曲,在那个时代,编曲并未受到很大重视,但是陈志远的出现,使得编曲成为流行音乐制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他对编曲的探索及发展,使他成为台湾流行音乐界的第一代编曲大师,其不拘一格的风格,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许多编曲人。年潘越云的《天天天蓝》专辑,陈志远凭借此张专辑,获得当年金鼎奖的“最佳编曲奖”。
潘越云的《天天天蓝》由陈志远整张编曲
年,陈志远在乡城唱片公司发行了一套三辑的《陈志远的音乐之旅》专辑,这在陈志远的音乐生涯中是重要的一套作品。陈志远与当时台湾乐坛的一班高手一起,将36首名曲“精心打扮一番”,让它们在原有的容颜之外,更复现代的风姿,这其中包括了《苏州夜曲》、《明月千里寄相思》等等。而我对于唱片内页上陈志远的一段话,印象极其深刻——在16年的音乐旅程中,我只知道音乐的种子叫感情。其实在陈志远的音乐生涯中,他也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这句话。这套专辑后来也曾引进到内地,相信不少朋友应该都有印象。
我收集的《陈志远的音乐之旅》专辑中的一张
飞碟唱片成立之初,签下了蔡琴、苏芮等日后的巨星级歌手,此时的陈志远在飞碟唱片参与了蔡琴的《此情可待》、苏芮的《台北东京》等的编曲工作,并让这些专辑都成为台湾流行乐坛的经典专辑。大陆听众对于陈志远先生在飞碟唱片最初的印象,很多是来自那首苏芮的《跟着感觉走》,陈志远先生的作曲及编曲,让这首歌曲在大陆红极一时。
当年央视播放的专题节目《潮--来自台湾的歌声》,让大陆的歌迷大开眼界,陈志远先生作曲或编曲的作品就伴随着这档节目被广泛流传:小虎队《逍遥游》那轻快活力的旋律,以及黄莺莺《雪在烧》精美别致的编曲,张雨生《天天想你》的深情,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中透露出的悲悯无奈,都出自于陈志远先生那双充满魔力的手。
虽然飞碟唱片日后也拥有了诸如RICKYHO之类的编曲高手,但在飞碟唱片成立的初期,只有陈志远,让许多歌曲及专辑的流行,有了质量的保证,确保了唱片及专辑有了极强的可听性。这也和飞碟唱片一贯的思路是一致的,摆脱了早期台湾流行歌曲比较单一的编曲方式,陈志远用他天马行空般的编曲方式,让一首一首歌曲迅速成为当时的“流行金曲”及日后的“经典歌曲”。曾有人开玩笑说,经过陈志远编曲的歌曲,怎么会有不红的道理?
陈志远先生对于许多飞碟唱片旗下歌手的发展走向,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比如年林忆莲在飞碟唱片出版了个人首张国语专辑《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同名主打歌是一首典型的台式情歌,陈志远的曲和丁晓雯的词无疑就是市场的保证,难怪吴楚楚在听到DMEO时会说“我听到钱掉下来的声音”。
陈志远接受访问时讲述了这个趣闻
关于郑智化从可登唱片转投到飞碟唱片,有着许多争议,似乎飞碟唱片就是一个偶像大本营,与郑智化创作歌手的的风格格格不入,但是郑智化加盟飞碟唱片的首张专辑《年轻时代》,整张唱片的编曲就是由陈志远完成,准确的定位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让整张专辑的编曲获得成功,以后郑智化《星星点灯》等专辑里许多主打歌曲,也都由陈志远先生担任编曲,让这些歌曲更加饱满而具有可听性,从而都红遍了两岸。
郑智化的《年轻时代》由陈志远整张编曲
年下半年,陈志远终于自组制作公司“热带音乐”,这也成为当时乐坛的重量级新闻,而陈志远选择的第一位歌手,就是欧阳菲菲。飞碟、陈志远、欧阳菲菲的“铁三角”组合,也为欧阳菲菲加盟飞碟的首张专辑《拥抱》的大卖打下坚实基础。欧阳菲菲加入飞碟唱片,也是因为陈志远先生的牵线搭桥,这位在日本已经大红的歌手,在台湾发行的首张专辑《拥抱》,并获得强烈反响,陈志远亲自为主打歌曲谱曲,这也为欧阳菲菲在台湾唱片的发行开了一个好头。
陈志远与欧阳菲菲携手合作
敏捷地扑捉歌手本身的气质,为其量身定做,是陈志远先生的拿手好戏。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姜育恒身上,这位之前从光美唱片转投飞碟唱片来的“忧郁王子”,《再回首》一曲经由陈志远先生编曲之后,配由姜育恒的演唱,绝佳地反映出了这首歌曲创作内涵,也成为中文歌坛上的经典曲目。
由飞鹰唱片转来飞碟唱片的伊能静,在首张专辑《游戏》获得成功后,《流浪的小孩》由陈志远先生作曲,很好地衬托出伊能静“双鱼座女生”的气质,也为伊能静日后在飞碟唱片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基础。
飞碟唱片一向善于利用影视剧做营销,且相当成功,所以他们发行的影视剧原声带总让人印象深刻。年的这张《梅花三弄电视主题曲全集》,上海音像也曾引进发行风靡一时。说到这张专辑又不得不提到陈志远先生了,绝大多数的编曲及一半的作曲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梅花三弄电视主题曲全集
飞碟唱片被华纳唱片并购后,陈志远来到了继承飞碟唱片血脉的丰华唱片担任要职。张惠妹、黄磊等的走红,陈志远先生是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黄磊与陈志远也因此成了忘年交。有一次,陈志远问黄磊“谁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人?”还没等黄磊回答问题,陈志远自己揭开了答案,他说“那就是我,只是我不善于表达,被当作怪人……”。但若陈志远没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又怎会写出那些直击人心最柔软处的音乐作品,他把他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到最爱的音乐中。黄磊说,他本来还想过再出唱片,但后来决定不唱了,因为陈志远走了以后,就不想再唱了。
陈志远先生行事低调,如今在网上要搜几张他的照片也是难事,但若我们用感恩的心聆听大师留下的诸多作品,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会为他那双充满魔力的手而再次惊叹。
年的年底,我第一次去台北,就是去看陈志远先生的纪念音乐会,再次感受他在音乐上的魅力。
以下的这些文字写于年12月底,我从台北看完陈志远先生的纪念音乐会回到上海后。多年后再回想,很多场景还是历历在目。
年12月10日晚7点,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已经下了两天的雨还没有停的迹象,一楼的大厅内,此时人头攒动,不时可以看到大牌的音乐人进进出出:吴楚楚、陈乐融、李子恒、娃娃、李宗盛……,所有的人今天聚集到这里,只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再过半个小时,一场纪念华语流行音乐大师陈志远的音乐会就要在这里开演。陈志远对于华语流行音乐的意义不言而喻,许多经典的歌曲都出自于他的“魔术手”,可以不夸张地说,没有了陈志远的华语流行音乐,将会失色不少。
我还留着的本场演出的纪念页
前飞碟唱片的老板吴楚楚先生及陈志远先生的妻子陈若葵担任了此次音乐会的制作人。陈乐融、陈复明、李世忠等一起参与了此次音乐会的制作,陈复明则担任此次音乐会的音乐总监。在幕后的制作团队的名单中,你能看到:韩贤光、屠颖、钟兴民、RICKYHO等华语流行乐坛上响当当的名字。
而苏芮、黄莺莺、叶欢、潘越云、李宗盛、钮大可、李寿全、姜育恒、李建复、钟镇涛、张清芳、王海玲、张惠妹、姚可杰……这些代表了华语流行乐黄金年代的人物,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演出的门票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宣告售罄。因为乐迷们都知道,许多在台湾都难得一见的歌手或者音乐人,都会在这次演出出现。
这次演唱会的票根
音乐会由张清芳的《时间的滋味》(词邬裕康曲陈志远)开始,虽然阿芳在演唱前出了一点小状况,但并不妨碍观众对她的热情鼓掌。其实,音乐会上每个表演者都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唱会,也不仅仅是对陈志远音乐作品的回顾,更是在梳理与回顾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体现了对音乐本身及创作人的尊重。很多歌手、音乐人都在现场追忆当年和陈志远先生的合作,渐渐地勾勒出他愈发清晰的形象:不仅是高高在上的流行音乐大师,更是生活中的一个“老顽童”,一个对感情非常珍重的人。
本次演唱会的节目单PART1
李寿全制作的第一张唱片《龙的传人》,开启了他和陈志远的合作。在回忆起当年和陈志远的合作,李寿全说每次和陈志远讨论工作的时候,一开始的大部分时间陈志远都会聊一些和工作无关的话题:天文地理无所不谈,往往到了最后一点时间,才开始“谈正事”,但神奇的是,他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就出色地完成工作。
李建复《龙的传人》专辑封面
爱说笑话的“小李”李宗盛,一开始就说了一段冷笑话,说他本来穿了一件“烂夹克”来参加这次的音乐会,后来看到李建复穿得像男模一样,只好回家换衣服。但是话锋一转,表情严肃地开始回忆他音乐生涯中四个重要的人:陶晓清、李寿全、杨嘉,还有一个人,当然就是今天音乐会的主角—陈志远先生。
“偶像歌手”黄磊和陈志远先生在音乐上的合作很多:《边走边唱》、《似水年华》……而且通过这些合作,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演出的当晚,黄磊自带“饮料”上台,没有唱歌,只是静静地在台上诉说和陈志远老师合作中的一点一滴,其中数次哽咽,说到每次到台北总要和陈老师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这是一场纪念音乐会,所以并非只有歌曲演唱,许多音乐人也都以演奏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流行音乐大师的敬意。
曾多次和张雨生合作的日本音乐人樱井弘二来到了现场担任了部分的钢琴演奏;前“红蚂蚁”乐队的钟兴民用口琴演奏了一曲《乡间小路》,并将《心痛的感觉》、《台北的天空》、《一剪梅》等作品改变成弦乐,由现场乐队演奏;经常在唱片内页上看到名字的萨克斯演奏家萧东山先生,也以一曲《感恩的心》唤起了听众的记忆;前“幻眼”乐队成员韩贤光则用贝斯演奏了一曲《张三的歌》。其他参与演出的音乐人还有曹俊鸿、陈国华等。
本次演唱会的节目单PART2
应该说,这是一场制作精良的音乐会,所有参与的人员,无论是幕前幕后,都倾力而为。现场的聆听者都在音乐中,再次回到了华语流行音乐那个黄金年代,那个简单却又充满着感动与温暖的年代。
李建复先生演唱会后,在微博上写到:这是我今年来参加最有意义的演唱会,音乐做的精致,所有的大牌都参加过两三次排练,大家都感念陈志远给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坦白说,这是没有经过这段历史的人无法想象的,这也是台湾在华语流行音乐地位上一直领先的原因,这个文化的深度不是金钱买的到的……”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请你抬头看,我的孩子,茂盛的树荫会让你看见我的身躯;穿过树叶的微风,会让你听见我的声音……
我还留着的本场演出的纪念页
对于喜爱华语流行乐的我来说,年12月第一次去台北自由行,就看了陈志远先生的纪念音乐会,那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事。现在已是年的3月了,时间过得真快,8年一晃而过,但当时看演唱会的心情还记得那么清晰,就连这场演出的票根和周边的纪念品我还完好保留着。不过陈志远的那些歌,却无须刻意保存,一直都在记忆里。
年这场演出的DVD发行
这场演唱会中VCR的一段旁白,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这是出自陈乐融先生的手笔,也是我看过的对陈志远先生最生动的描写:
陈志远
一个自学出身的音乐人
就像这块土地长出的强韧杂草一样
没有包袱、没有标签、没有教条
没有什么主流非主流也没有什么独立不独立
你说他是天才、快手、教父其实他也是流氓、怪咖、变形金刚
面对音乐,他不划地自限,也从不害怕……
宁静的夏天,10年了
胡德夫.时光
今天去种树
梁文福的门里门外
生日礼物
听南方细说往事
近期回顾
静听
一起分享聆听的点滴
若转载或他用请事先联系
姚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