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益求精的改善之道推动飞碟汽车成为商用车行业的最佳实践
—飞碟汽车改善之道
01中国商用车品牌面临竞争压力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商用车领域经过近20年的持续竞争,自主品牌商用车在市场形成了垄断地位。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发展这个角度看,中国品牌商用车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但从行业发展的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和乘用车品牌会跨入商用车领域,使商用车领域的竞争会持续加剧。乘用车企业以及一些外资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高效的治理体系,其中在系统性的改善方法论上有很成熟的方式,商用车企业为了保证领先优势必须尽快提升系统的改善能力。
飞碟汽车做为有志成为商业车行业体系建设的最佳实践,非常有必要建立起全员改善的文化和高效的改善模式。以系统性、全员性做为核心思想推动体系的永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具备行业视野的管理、技术、操作员工为主线的三支队。
02汽车制造体系开展改善的必要性首先为什么要组织开展全员改善活动?物理学上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其混乱程度就会不断增大,最后会成为混乱无序的状态,而要维持系统的平衡,那就需要施加外力,对于汽车制造来说,这个维持系统不衰变的外力就是持续改善(如图1)。
图1熵增定律:在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最终达到最混乱无序的状态
正常工作过程中通过业务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获得成果,如果不去改善,那么这个成果就会衰败。并且衰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后会重新回到原点,甚至更差。为创新所消耗的资源最终没有产生价值(如图2)。
图2只创新,不改善
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其实需要在获得工作成果后,通过全员的不断改善,逐步的巩固这些成果,形成累加效应,创新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形成新的工作标准,提升了工作的品质(如图3)。
图3创新+改善
03东西方对于改善和创新的不同认知对于改善这个理念,东西方管理思想对改善的认知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中很大的一个差异。比如像美国的一些公司,如苹果、微软、特斯拉等公司,这些公司做的都是从零到一,颠覆性的创新居多,是依靠大手笔的资源投入、靠的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来实现颠覆性的创新。这样的创新难度很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而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只需要做标准的维持即可,更多的是强调标准化(如图4)。
图4:西方管理哲学对工作职能的认知
而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哲学认为,每一层级都要积极的参与改善活动,通过小步伐、持续的改进获得很好的成果(如图5)。也正是这样的理念下,让丰田汽车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汽车公司,创造了属于日本的汽车时代。
图5:东方管理哲学对工作职能的认知
另外改善有其思想内涵,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精密的协作体系,除了传统的控制式管理方式外,还需要激发员工的的内驱力,形成自下而上的支持性文化,而改善就是实现这样的管理变革非常好的方式。
04飞碟汽车改善体系形成的三个阶段飞碟汽车的改善体系正在形成中,第一个阶段是改善氛围的营造,让更多的员工能参与进来,认可改善的理念,这一阶段在年基本上已经基本形成。年要走向改善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要体现出改善的价值,真正的把改善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改善。年基本上形成飞碟汽车的改善文化,把改善变成全员的自发行为,形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改善文化。
05改善体系不同层级人员的任务和分工改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但开展的过程是有分工、分层次的。改善的分工根据职级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主要分大系统、小改善、微创新。其中大系统的改善主要是核心管理人员职责,这一块主要是解决跨部门,跨区域协作问题。去弥补业务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如系统的产销平衡、整车降成本、复杂质量改进等。第二部分是小改善,主要是工程师和班组长的职责,主要是解决区域内部具体的问题。利用QC活动、A3报告等方式来参与改善。第三部分是微创新,主要是工位操作员工的职责。微创新是通过工位的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来减少工位的浪费,更创造更加良好的操作环境,能在工位层面上更加便利的造出好的产品。三个改善层次像相互啮合齿轮,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业务的持续改善改善(图6)。
图6:改善体系模型:大系统、小改善、微创新
06改善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从公司倡导全员改善活动开始,飞碟汽车事业部改善进步显著。全年累计提报改善提案条,员工参与率80%,节约金额万。制造基地和研究院的各个业务模块都在积极的参与改善。例如像制造基地车架、冲压车间改善参与率实现了%,研究院核心开发团队也实现了87%的参与率。全员参与改善的氛围已经基本形成。
改善永无止境,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对自己新纪录的挑战;对于每位员工是工作和生命的意义,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对组织来说让我们变成一个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捷组织。用更多的创造和改善推动飞碟汽车永续向前。让飞碟汽车的体系成为商用车低成本、高价值的典范。
END作者
王洪磊
编辑
丁聪
审核
段良卿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