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高中之前,张雨生的歌只听过两首,《大海》和《我的未来不是梦》。除了高音很高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高一时,在一个卖盗版VCD的地摊花了5块钱买了一套叫做《想念雨生》的光盘,分上下两张,是雨生生前好友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际举行的音乐会,大家唱他的歌怀念他。没人唱《大海》,没人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那场音乐会的定位是只唱张雨生的原创作品,《大海》和《我的未来不是梦》是别人写的。
我听到黄舒骏唱《这一年这一夜》,卜学亮唱《动物的悲歌》,张惠妹唱《后知后觉》,陶晶莹唱《我期待》……几乎都来自于张雨生年的创作专辑《卡拉OK·台北·我》(稍后细聊),这些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张雨生,是他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最为真实的一面。
《想念雨生》
通过这场音乐会我还知道了张雨生的小名叫“小宝”,朋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宝哥”。
我念书的小县城比较落后,加上大陆根本就没有引进这些原本在台湾就卖的不好的专辑。张雨生的原创音乐在商业上都不是很成功,除了最后一张《口是心非》。迎合市场还是忠于自我?永远是个难题。所以一直到年,我才将他的唱片全部弄到手。那年我高考失利,选择了复读,当时的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中间放假,她给我买回了张雨生所有的专辑。如获至宝。复读那一年,我几乎都在听张雨生。第二年我也上了大学,开始接触互联网,对张雨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LUCKYBOY
张雨生年出生,年去世,年因《我的未来不是梦》崭露头角。张雨生入行极其幸运,《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制作人是李寿全。你可能不知道李寿全,但你肯定知道《张三的歌》,他的个人专辑《八又二分之一》入选台湾百大唱片榜第24位,《张三的歌》就收在这张专辑里,后来被无数人翻唱。李建复的《龙的传人》、苏芮的《搭错车》、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都是李寿全制作的。包括后来的王力宏、张悬,都是李寿全挖掘出来的。
张雨生是参加歌唱比赛被发现的,这里也有一段故事。张雨生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年妹妹张玉仙溺水身亡,为了替妹妹实现当歌星的梦想,他参加了“木船民歌比赛”,自弹自唱进入决赛并获得优胜,从此走上音乐这条路。早期的他喜欢炫技飙高音,但太多的高音不太容易引起共鸣,李寿全则根据张雨生的声音特点在《我的未来不是梦》中给他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KEY,从中音域往上延伸,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这首歌一发行就火遍整个台湾,连李登辉都在当年的光复节演说中对台湾民众说“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当时张雨生还是一名大三学生,接着就签约飞碟唱片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天天想你》,大卖35万张,偶像地位就此确立。年张雨生参军入伍,入伍前发行了第二张专辑《想念我》,依然保持30多万张的销量。这两张专辑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天天想你》
《想念我》
商业与自我
当兵两年,让张雨生沉淀下来,他不甘心仅仅做个歌手,他要成为一名音乐人。服役期间他开始学习KEYBOARD、编曲,尝试音乐创作,还写了很多文字磨练文笔。从他后来的歌词中不难发现张雨生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学修养。
退伍回到唱片公司后,张雨生第一件事就是试图说服老板让他发行自己的作品。和张雨生共事多年的丰华唱片宣传副理彭素秋回忆说“他拿了一卷试听带给我们,我们一听就知道这绝对不是市场型的作品”,为了使张雨生继续留在飞碟唱片,也因为他多年来帮公司赚了不少钱,老板才同意由他自己来发挥“算是公司的一点回馈”。于是就有了年的《张雨生创作专辑》。
《张雨生创作专辑》这张专辑后来卖了十六万张左右,虽然在销量上和前两张比不了,但和后来的《卡拉OK·台北·我》比起来,已经是佳绩了。专辑涉及了对都市生活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自由的向往等等,虽然现在回头来听,无论从歌词还是唱腔上都略显稚嫩,但想想当时的音乐环境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已经极为难得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现在赔钱了,你可不可以用你的声音帮帮我们?”年,公司高管这样对张雨生说。接下来不到的两年时间里,张雨生接连发行了《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两张商业上极其成功的唱片,尤其是《大海》,震动了整个华语乐坛。
《大海》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张雨生最牛的地方就是你让我赚钱,我就能赚钱,但赚了钱,你得让我做自己。据彭素秋讲:“飞碟后期,彭国华先生(前飞碟总经理,后任丰华唱片总经理)已经不管事了,我那时候的官很大,就想完全放手让雨生做一次他要的东西,连试听带都不听就让他进去录了,那就是《卡拉OK·台北·我》,结果真的很可怕,只卖了一两万张。”
《卡拉OK·台北·我》是张雨生卖的最差的专辑,却是公认的最好的一张。之所以卖的差,是因为做这张专辑的时候张雨生完全没有受到公司的任何干预。也就是说这张专辑没有任何的市场考量,从这点来讲,飞碟唱片也是让人十分敬佩的。这里多说一句,当时飞碟唱片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没过多久就被华纳收购了。紧接着年彭国华创办了丰华唱片,原飞碟唱片的旗下艺人也都纷纷加入丰华,包括张雨生。
《卡拉OK·台北·我》
《卡拉OK·台北·我》是一张充满实验精神和自我挑战的唱片。第一次听的时候一口气从头听到尾,最后一首《再见兰花草》曲终,摘下耳机,长舒一口气,心想玩儿的太HIGH了!张雨生一定是研究了大量的西方音乐,我猜《再见兰花草》大概借鉴了“QUEEN”。
这张专辑的词曲均由张雨生一手包办,他还参与了编曲和部分乐器的演奏,爵士,摇滚,古典,福音各种风格各种尝试,甚至在《我是多么想》里还来了一段“数来宝”。放眼整个华语乐坛,别说那个年代,即使放到现在,这张专辑也完全不过时。罗大佑曾评价张雨生“他做了我们这一辈人不敢做的事情”。
另外Live乐团演奏也是专辑的一大特色,曾给王菲制作唱片的已故音乐人杨明煌盛赞这张专辑“舍弃电子配乐,全部用台湾本土乐手实地演奏,其中的心血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像”,令他十分动容。当年的鼓手豆子说“那年雨生自己担任吉他手,和乐团其他三个乐手,就在飞碟的仓库每天五个小时,密集地练了一个月。那时候,台湾已经很久都没有由一个乐团负责整张专辑了”。
除了音乐性,这张专辑的每首歌都有很深刻的人文思考,包括手足之情、流浪动物、人世际遇等,观照层面很广。以《永公街的街长》为例,写了阳明山上一个精神异常的流浪汉,以一段月琴伴奏的台语念歌,穿插几段老牌喜剧演员文英的口白,搭配前卫摇滚来凸显什么是“文明世界的罪与罚”。没有考证这首9分51秒的大歌是不是当时最长的“华语歌”,但《卡拉OK·台北·我》缔造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时长最长的唱片。
年,张雨生发行了飞碟时期的最后一张唱片《还是朋友》,同名主打歌成为张雨生又一首代表作。之后加入丰华唱片。
《还是朋友》
转入幕后
加入丰华唱片后,张雨生发行了专辑《两伊战争》,是两张迷你专辑,一张《白色才情》,都是原创,另一张《红色热情》,照顾市场。和张惠妹合唱的大金曲《最爱的人伤我最深》就在其中。而后开始转往幕后,捧红了张惠妹。
《两伊战争》《最爱的人伤我最深》实际上是张雨生为了力推张惠妹做的铺垫,他先让张惠妹与自己对唱,然后把这首歌放在《两伊战争》中推出。凭借张雨生超高的人气,张惠妹很快被大家熟知。张雨生趁热打铁,帮助张惠妹推出第一张唱片《姐妹》,爆火。这张专辑在IFPI榜上蝉连9周销量第一名,售出超过万张。第二年,张雨生又帮张惠妹推出《BADBOY》,再度蝉联IFPI销量冠军9周之久,销量一度冲到万,一举拿下台湾女歌手唱片销售最高纪录。
张惠妹的走红,为丰华唱片带来了第一次的跃进与辉煌。至此,几乎淡出歌坛的张雨生,开始以金牌制作人的身份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
非常任务
年,果陀剧场找到张雨生,他们计划推出一出改编自莎士比亚《驯悍记》的舞台剧《吻我吧!娜娜》,以摇滚音乐剧的型态呈现,用现场乐队演出,这对张雨生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张雨生根据剧情和每个角色的个性,连写了二十八首歌曲,他事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这其实是个有点疯狂的任务,因为要兼顾角色个性、故事叙述和演员的演唱能力,真是满困难的”。
演出受到媒体和文艺界的一致好评,音乐时代杂志的乐评:“《吻》剧虽长达三小时,但由于张雨生灵活的音乐设计,强烈、抒情、快、慢风格交叉出现,还加入一些特殊效果,使每个角色的个性鲜明呈现,音乐丰富,一点也没有拖戏的感觉”。
《吻我吧!娜娜》绝唱
年10月,张雨生发行了最后一张创作专辑《口是心非》,该专辑后来获得了第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唱片奖。专辑发行仅一个礼拜,悲剧就发生了。年10月21日凌晨,张雨生在驾车返家途中遭遇了车祸,抢救24天后,因并发吸入性肺炎医治无效身亡。金曲奖颁奖时张雨生已经去世,是爸爸替他上台领的奖。
《口是心非》
许多人认为《口是心非》是张雨生最成熟的作品,整张专辑的词曲、人声编排、演唱、吉他演奏、制作全由张雨生本人完成。张雨生很少写情歌,但这张唱片把爱情描写的细致入微。他以丰富的音乐元素揣摩爱情的各种角度,爱情里的谎言,陷入爱情的痴傻、宽容、不可思议……种种面向被刻画的十分细腻。曲风上这次玩得也更加大胆,融合了摇滚、爵士、放克、交响等元素,张雨生一路走来积累的能力在这张专辑中表露无余。
《口是心非》建议买实体唱片来听,因为歌词小册子上有张雨生为每一首歌写下的文案,11首歌源自11部文学作品。比如《玫瑰的名字》就是张雨生在看完翁贝托·埃科的同名小说之后写下的。翻出歌词小册子,看到张雨生写在后面的话,很伤感。他说“当然不是最后一张”。
回顾一下张雨生的音乐生涯,出道九年,十一张唱片,比较起来,七张商业导向的专辑销售大致不错,而他呕心沥血的四张创作专辑,除了最后一张在他出事后销量激增,卖了二十多万张,第一张挟盛名之威,有十五六万的成绩,另外两张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曲高难免和寡,正如尼采所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他在周围找不到同类。张雨生的悟性、创作能力,以及在流行音乐中加入对弦乐重奏的尝试都远远甩开了那个时代。张雨生是清醒的,他说:“我所做的并不是划时代的作品,我只是在努力跟上音乐发展的步伐。”
多年前偶然邂逅的那套《想念雨生》的视频里张雨生有两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做音乐的窍门,不过“诚实”而已。二、音乐带给我的,我也一直期望能经由自己的放射带给其他人。
《想念雨生》音乐会剪辑-THEEND-?Copyright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联系作者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