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年代唱片公司简介本土篇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可回顾上周国际篇

滚石唱片

说起滚石唱片,可谓说来话长。相信每一位八九十年代听中文流行音乐的朋友对“滚石”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20年间,滚石唱片代表的不仅仅是台湾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记录着整个华语歌坛的流金岁月,记录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年,校园民歌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段钟潭、段钟沂兄弟创办了《滚石》杂志,由于不满足在版面上单纯介绍西洋音乐,萌发了要制作华人自己的流行音乐的想法。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初衷,创办了滚石唱片,唱片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发行。

滚石一开始的元老就有潘越云,张艾嘉以及之后的齐豫和罗大佑。极具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歌手,团结热情的紧密团队,原创加上人文的滚石风格,缔造了最初滚石至高的起点。

罗大佑的《之乎者也》如一颗“流行乐史的原子弹”,在台岛刮起了一股黑色旋风,更坚定了滚石早期创业者继续探索华人流行音乐的决心。

年,滚石从日本引进了镭射唱片技术,生产了首批5张CD。《回声》成为滚石第一张、同时也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张CD唱片。

年,滚石成立了旗下的巨石音乐,拥有林隆璇,张信哲等歌手。同时李宗盛、小虫、陈升、赵传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

80年代末,滚石成立了友善的狗工作室,推出了赵传、黄韵玲、张洪量、黄品源等歌手。

年,海外归来的罗大佑在香港成立了“音乐工厂”,集合了黄耀明、林夕、花比傲等音乐人制作了《东方之珠》等唱片,同时滚石获得了杜德伟、梅艳芳的国语唱片制作发行权。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滚石几乎网罗了包括香港Beyond在内的港台流行乐坛的精英,制作人有罗大佑、陈升、李宗盛、小虫坐镇;女歌手方面成功制作了黄莺莺、陈淑桦、娃娃、辛晓琪、万芳等人的专辑;男歌手方面,赵传、周华健、张信哲、成龙、马兆骏等人成绩颇丰。

年,张培仁和制作人贾敏恕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内地的摇滚新势力在90年代初期相继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国火1》、张楚、何勇等人的专辑,取得空前的社会影响力,滚石的音乐内涵及领域进一步拓展。此时的滚石已达到了鼎盛的颠峰期。

90年代中期,张国荣重返歌坛签约滚石,林忆莲、杜德伟加上原来的精兵强将,滚石唱片的阵容无比强大。

年,魔岩唱片在台湾正式注册成立,之后推出了杨乃文、顺子、李雨寰、陈绮贞和张震岳。作为滚石香港品牌的“龙卷风”也成功发行了莫文蔚、Beyond等人的国语专辑。苏慧伦、刘若英、徐怀钰等年轻歌手的诞生则暗示着滚石后来的偶像路线。

年,随着经济萧条市场恶化,滚石将旗下的各家制作公司整合,“龙卷风”画上句点,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创始人张培仁离开魔岩。

年,“魔岩”也画上了句号。其后滚石在北京成立了战国音乐,在上海也设立了发行部,转向内地发展。

时代变迁,滚石的中流砥柱纷纷淡出或离去,目前滚石唱片留有周华健、任贤齐、梁静茹、辛晓琪、五月天等原班人马,另外则以F4的偶像剧形式捧红了许绍洋、李威等人。

但如今的滚石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滚石”自身的品牌内涵无以后继,最重要的是滚石曾经傲视群雄的强大创作力已荡然无存,与一般的唱片公司并无二样。

二十年春秋如一梦,滚石如一位拖着疲惫身躯的没落贵族,积聚着希望,等待着重生……

英皇娱乐

英皇集团最初以钟表发家,在香港有数十年的历史,年英皇收购飞图唱片,起先只做唱片发行。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EEG)于年1月正式成立,开始打造自己的明星阵容。

年,英皇宣布成立MUSICPLUS音乐家唱片公司,将陈奕迅、陈冠希、郑希怡等归入旗下。这个在原有EEG以外加入的新品牌,旨在打造青春偶像之外的音乐路线。

年,英皇投资成立红娱乐唱片,原“达明一派”成员黄耀明加盟旗下,并推出了有“翻版郑秀文”之称的新人赵颂茹。而红娱乐也是老牌歌手叶倩文复出后选择的唱片公司,红娱乐同时也将林子祥一起收归旗下。不过,红娱乐唱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牌,对外并不以英皇旗下公司自居。

世纪末的港台乐坛置身于国际兼并的浪潮中,英皇发展不过5年时间,却成为香港乐坛最当红的唱片公司之一。旗下不仅有罗文、王杰这样重量级实力派人物,更以谢霆锋、容祖儿、陈奕迅、陈冠希、Twins、Boy’Z等年轻偶像闻名。另外,郑伊健、罗家良、张家辉等艺人也都是在香港娱乐圈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英皇唱片EEG是ElectroEncephaloGram的缩写,中文译名为“脑电波图”,是一种诊断性试验量度人类脑电波的活动,所以EEG同样强调创作能力。而实际上,英皇更谙于商业宣传的熟练推广,音乐质素的有待提高却是英皇包括整个香港乐坛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近年来不景气的香港乐坛背景下,英皇正是以凌厉的商业包装宣传和紧锣密鼓的演艺培训脱颖而出。另外,英皇在香港和北京分别设立了演艺学校和培训班,成为香港当红偶像的造星工厂。陈奕迅、谢霆锋、容祖儿也是目前香港乐坛的代表人物。未来的英皇唱片,如若能在商业之余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或许将如虎添翼,从而也能带动起本港流行乐在华语乐坛的位置提升。

丰华唱片

台湾丰华唱片股份有限公司(ForwardMusic)的前身是曾经赫赫有名的飞碟唱片。台湾唱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当年校园民歌运动成员之一的彭国华,与吴楚楚创办了台湾著名的本土厂牌飞碟唱片,推出了苏芮、小虎队、张雨生、郑智化、姜育恒、吕方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影响巨大的歌手。

在飞碟被华纳收购后,彭国华于年一手创办了丰华唱片。丰华唱片大部分成员由飞碟唱片的原班人马组成。

飞碟旗下我们一贯熟悉的张雨生、苏芮、林志颖、欧阳菲菲等歌手纷纷加盟丰华唱片,原飞碟的音乐人陈乐融、陈志远、陈复明等也统统效力于其下。

而真正令丰华唱片展露头角无限风光的则是,年张雨生打造下的天后张惠妹的诞生。张惠妹为丰华唱片带来了第一次的跃进与辉煌!

丰华唱片是一个完全由本土发迹的厂牌,提到丰华,不能不说到横跨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广播圈三栖的“小燕家族”。的确,丰华唱片与艺界常青树张小燕有很深的渊源。小燕姐兼管丰华唱片和东风卫视,又经营“小燕家族”,发掘过张惠妹、陶晶莹等众多当红艺人。同时,“小燕家族”以其弹性的内部制度,节奏明快的企业文化,融洽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赋予了一家唱片公司更深层次的企业内涵。

目前,丰华唱片拥有张清芳、黄舒骏、陶晶莹、费翔、黄磊、曾宝仪、卜学亮、黄子佼等众多艺人,近两年挖掘培养的范逸臣、殷悦也有不错反响。如同“小燕家族”的品牌,丰华唱片的艺人也以良好的亲和力,形成了富于人文气息的公司整体。

在音乐制作方面,丰华更精于对艺人各自个性特质的量体裁衣,例如以人文性著称的黄磊和张清芳,和灵气逼人的陶晶莹。在唱片业一片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丰华唱片依然有条不紊,塑造着一个接一个成功的艺人。

福茂唱片

福茂唱片(LinfairRecords)是世界最大的古典厂牌之一DECCA唱片公司的子品牌。DECCA唱片成立于年,是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

年2月底DECCA与PolyGram集团结盟开始专注于古典音乐的录制。

年底,Seagram公司收购了PolyGram唱片集团,所以DECCA也并入了环球音乐集团。福茂唱片也成为了环球唱片(Universal)的子品牌。

台湾福茂唱片音乐股份有限公司于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元老张耕宇至今仍担任福茂唱片的总经理。

年,福茂唱片成立国语部,签下第一位签约歌手庾澄庆。首张专辑《伤心歌手》之后,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标志着福茂唱片影响力逐步扩大。

90年代初的福茂唱片可谓高手云集,既有创作出众的庾澄庆、林隆旋,也有实力唱将苏芮、文章、辛晓琪、邰正宵等,创作才子黄舒骏的到来更让福茂唱片跻身台湾本土实力唱片公司之林。

另外福茂唱片音乐人杨明煌成功制作了王菲的第二张国语专辑《天空》,94年率先与内地歌手那英签约,都传为乐坛佳话。

福茂唱片另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是李亚明,作为福茂唱片的原音乐总监,李亚明享有“新人教父”之称,自己成立了“吾耳族娱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捧红过范晓萱、周蕙、川岛茉树代、祝钒刚等艺人。

90年代中期是福茂唱片的分水岭,范晓萱的空前成功使福茂唱片达到鼎盛。推出金童玉女范晓萱、王力宏与蟑螂合唱团,福茂唱片开始了它的偶像路线。范晓萱、王力宏离开后,除了新人周蕙的成功企划,福茂唱片显得大不如前。

如今,福茂唱片旗下艺人有周蕙、苏永康、范玮琪、张韶涵、何耀珊、徐婕儿、宋新妮等,依旧熟练的打造着新一代的年轻偶像。新人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福茂唱片的音乐路线还是略微单一,从公司规模的限制及整体效果上看,距离当年仍有不小差距。

华研唱片

华研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HIMInternationalMusic)是台湾唱片业的后起之秀,成立于二千年初。提起华研大家或许陌生,但说起超人气少女组合S.H.E一定人人皆知。华研唱片凭借S.H.E3年多的成功运作,已成为宝岛不容忽视的新生厂牌。

华研唱片并非横空出世泛泛之辈。实际上,华研的前身便是赫赫有名的上华唱片。而随着上华现被环球唱片兼并,上华内部成员另起炉灶成立了华研唱片。所以说起华研,不得不提起当年的上华唱片。

作为相当有资历的台湾本土唱片公司,上华曾是台湾主流传统情歌与影视歌曲的主力军,从老牌歌手李翊君、高盛美到90年代中期“二王二后”齐秦、熊天平、许美静、许茹芸,上华都是华语乐坛的经典范本。凭借着上华积累的从业经验,华研很快发迹。

S.H.E继承了台湾组合一贯的实力与亲和力,在女生组合中做到了极致,如同华研所推崇的维京唱片之“掌握流行”的宗旨,走在大众前面,从而掌握先机与主动。

除了S.H.E,华研旗下艺人还包括张智成、阿桑、动力火车,涵概了RB、抒情情歌、流行摇滚等多个领域。虽然目前的华研还不能与当年盛极一时的上华相提并论,但三年间S.H.E、张智成和阿桑,新人推广的成功已为华研唱片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艾回唱片

艾回股份有限公司(Avex)是日本一家大型的唱片公司,成立于年,已有15年的历史。Avex(艾回唱片)目前拥有AvexTrax,AvexTune,CuttingEdge,RhythmZone等下属音乐厂牌。

艾回唱片是日本20岁年轻偶像的造星工厂,旗下艺人包括了安室奈美惠、滨崎步、hitomi、BoA、Globe、EveryLittleThing等一大批日本一线艺人,并以“小室家族”闻名遐迩。艾回唱片于年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正式进入华语市场。

台湾艾回唱片的歌手也具有浓重的东瀛风格,目前艾回唱片旗下艺人有林晓培,徐若瑄,信乐团,偶像组合。

伍佰ChinaBlue的“月光音乐”与“艾回唱片”合作,入主艾回新成立的CuttingEdge厂牌,随即伍伯发行了签约艾回的首张专辑《泪桥》。伍伯的加盟无疑壮大了艾回唱片的本土实力。而王心凌则是台湾艾回成立两年来打造的第一位本土新人。

虽然艾回的宣传略显不足,但台湾与日本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日本艾回打造偶像的成功经验都是艾回唱片的优势所在。

大国文化

香港大国文化是电讯盈科附属公司PCCWJapan全资拥有的娱乐集团,于年3月成立。大国文化由董事兼行政总裁香港金牌经纪人李进领衔。曾经担任过梅艳芳、黎明、郑秀文、谢霆锋经纪人的李进是前香港华纳唱片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也是前英皇娱乐集团董事兼行政总裁,有逾二十年的娱乐事业经验。

大国文化其下签约艺人有萧正楠、古天乐、陈骅、王蓉等。以广东话歌曲为主的香港艺人阵容进军华语市场,本身便不占优势。所以,艺人全方位经纪是目前大国文化所采取的经营路线。近两年,大国文化旗下发展良好的内地创作歌手王蓉最为引人注目。但缺乏顶尖艺人也是大国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核心人物李进的运筹帷幄将显得更加重要。

海蝶音乐

海蝶音乐是新加坡一家以音乐制作为主的唱片公司。海蝶音乐最早由来自新加坡的许环良、黄元成、吴剑峰等人成立于年,刚开始致力于广告音乐的制作,并推动新加坡的“新加坡年轻人创作歌谣”活动。

在整个80年代的“新谣”活动中,超过大半的“新谣”唱片都是出自海蝶的制作,其中包括梁文福、李伟菘、黎沸挥、巫启贤、吴佳明等人的专辑。而当时海蝶创作的广告曲几乎囊括了所有新加坡中文广告歌曲的大奖。

90年起海蝶的领域大大拓展,开始为许多港台歌手制作专辑。90年代以后,海蝶音乐先后推出了陈洁仪、阿杜、林俊杰等华语歌手。

年,海蝶旗下的歌手陈洁仪在台湾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心痛》,缔造了首位新加坡歌手立足华语流行歌坛的纪录。

年,海蝶音乐连同一群马来西亚的优秀音乐人在马来西亚成立了海螺音乐制作公司,积极开发马来西亚的音乐资源,并开办了海螺音乐餐厅。

年以后,台湾著名填词人林秋离加盟海蝶,正式成立台湾海蝶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年,内地著名作曲家毕晓世加入海蝶,北京海蝶音乐有限公司成立,海蝶音乐正式进入内地市场。

海蝶音乐先后在马来西亚、台湾、北京均成立了分公司,分别由许环良、黄元成、吴剑峰(新加坡),林秋离(台湾)、毕晓世(北京)等著名音乐人担任其地区的高层。近两年海蝶音乐以其商业的大流行路线,在阿杜和林俊杰的制作和包装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特别是年以林秋离为首的台湾海蝶推出了阿杜首张唱片《天黑》,由“建筑工头”变“唱片销售新人王”,海蝶在华语流行乐坛奇迹般的掀起了一股阿杜旋风,并借助索尼唱片的强大发行将阿杜推向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成功的商业运作下,海蝶音乐率创佳绩,但对于整个华语乐坛而言,他们的未来之路才刚刚开始……

华纳·麦田

麦田音乐成立于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宋柯一手创办了“麦田音乐”独立品牌。

麦田音乐具有着强烈的校园与人文气息,以独立制作的方式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
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qc/3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