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是一个很泛的词,但却精准而简练。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件让人心动的作品会感受到它带有强烈而复杂的浸透力,甚至会让你沉默,无法再去言语,而对于旁人,也可能毫无察觉。“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华严经》亦云:犹如空中之鸟迹,难以言说难可示。
顾景舟鹧鸪提梁
九香认为气韵是一种你能感觉到的能量共振而同频现象,唯有经历的多、知识丰富、鉴赏能力强,才能有更好的分辨和获取所需要的能量。举个例子,见到的紫砂壶作品数量有限,那么对紫砂壶美的理解的上限也就确定在有限的几把壶里,但如果一个人有心地去了解学习鉴赏,还从名家经典器形中得到了领悟,那么他在接受能量共振时必然范围相较新手而言更为宽泛且具筛选识别能力,所以同样一些已经算高货的紫砂壶作品在某些人眼中还是会存在遗憾之处,这是九香研究易学以来多年阶段总结。气韵建立在泥、工、款之上,超出了标准评价范式,上升为以人为主导的能量共振获取,所以它不可准确描述的。但一件经典名作,他一定会让欣赏它的鉴赏者百看不厌,整体、局部、自然、变化、意境等等细微之处值得慢慢品味,每一次欣赏都有不同的感受,会始终感慨“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九香认为,紫砂壶要做到“气韵生动,便是匠人或艺人在处理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壶面、不同线条,并用利用这些线面的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去不断地做加法和减法,以求阴阳相济、和谐共振,制作出包含作者主观意图形态的作品。比如砺成汉方壶,方器线条不宜太直,直则板,不宜太曲,太曲则俗矣。那么究竟曲直到何程度,则完全由作者主观把控,砺成汉方壶相对比通常认识的明代经典款汉方壶,角线有力而不锐,刚柔相济拿捏得恰到好处,大气、阳刚且不臃肿,可谓相当震撼。难怪九香好友张兄让我找方器高手顾定荣去临作这把壶。被誉为“大学之母”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大楼里,拥有着世界上第一间人体解剖室,西方医学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建立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学习研究,把从尸体解剖中得到的知识、数据,用到活人的身上来。而我们祖国医学,则认为气血是生命的根本,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血,所以中医的辩证研究治疗都是建立在活着的生命基础之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气”不是指空气,而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像电磁波和磁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实存在,并且带有能量。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任何一味中药都有三个基本属性:性、味、归经。“性”是四性,寒热温凉;“味”是五味,辛酸甘苦咸,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归经”是说药性会进入某一条具体的经络。事实上这个“归经”就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中药的根本奥秘是“气”,而不是西人所说的化学成分,因为所谓的“归经”就是中药被人吃下去以后,是要进入某条经络来发生作用的,如麻黄这味药入的是肺经和膀胱经,木通这味药入的则是心经和小肠经,独活这味药入的是肾经。进入某条经络之后,气的寒热温凉之性再发生具体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气是一种能动变化的精微物质,具有多种形式和生理功能。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而最基本的是元气。在气化运动中,气表现为推动、温养、防御、固摄四方面的基本功能。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并可从肾精转化而来,循行于周身而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布散于全身,滋润组织器官,它还是血液的组织成份。气、血、津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扩展阅读
泥料
工艺
鉴赏
作品
泥料种类
鉴别全手
鉴别泥料
名家作品
窑温
结构术语
基础鉴赏
馆藏作品
矿料成泥
半手工
高级鉴赏
顾定荣
透气性
全手特征
关于铁质
华健
判断泥料
紫砂历史
九香寻茶
张雷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九香紫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