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简称UFO),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有人认为它是外星球高度文明生命(外星人)制造的航行工具;也有人认为它是某种未知的天文、大气方面的自然现象;还有人认为UFO只是人们对已知现象、物体的误判,或者纯粹只是心理幻觉……自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于UFO现象的解释就已经是众说纷纭,许多不明飞行物照片经专家鉴定为骗局,但发现仍有一部分目击事件用现有科学知识根本无法解释。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依然没有找到不明飞行物的真相。
专门从事这类研究的不明飞行物学家,将人与天外来客的近距离接触分成了五类:第一类接触是指近距离目击不明飞行物,但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物证;第二类接触是指除目击不明飞行物之外,还有外星人来访的具体有形痕迹;第三类接触是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往往是通过心灵感应,与外星人交谈;第四类接触是近距离接触,也就是遭外星人绑架,遭到身体检查等;第五类接触就是从地球上发射飞行器或电磁波,访问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国家之一。除民间传说外,大量有关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散见在各种古籍文献中。金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多起UFO目击事件,只不过有些被有心者记录了下来,而有些则没有被记录下来。笔者在翻阅金华地方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此类诡秘的UFO目击事件,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金华山“丹光”目击事件。
光绪《金华县志》中的金华山“丹光”目击事件
道光《金华县志》卷十二遗事记载:“金华山每于秋夕,或见有光如赤日,吞吐岩谷间,顷刻横亘十数里。又赤松宫道士夜于楹间见火星星,鸡就啄之,因取其一置香匦中,晨起失之。叶审言诗‘何如共子山中宿,怕有灵鸡夜啄丹’(赵志)。”
光绪《金华县志》卷十六类要之遗事中则记载得更加具体:“金华山每于秋夕,或见有光如赤日,吞吐岩谷间,顷刻横亘十数里(赵志按,南山皇公榻亦有是光,但不如北山之经见),遗丹人多目见,略举一二言之。道士吴奉师常蓄白鸡伺晓。一日,闻鸡惊鸣,举首视之,乃啄一物,微似弹丸,有五彩光,即以盒格之,亟招同袍作礼,及偕来启盒,丹已去矣。又道士沈应符至更初见窗外光彩闪烁,开户视之,有物大如鸡子,其光渐远,又即前复归户,光照窗如初(见《金华赤松山志》)。叶审言诗‘何如共子山中宿,怕有灵鸡夜啄丹’(赵志)。”
看完这两处记载,我们不禁要探究如下四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在夜晚发光,如同赤日?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悬浮在岩谷之间,且顷刻横亘十数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小到连鸡都敢去啄,而置于盒中能够不翼而飞?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鸡蛋大小,却能发出五彩光芒,可以去而复返照亮窗户?
唯一能够让我们联想到的恐怕就只能是UFO了。从道光和光绪版《金华县志》中可以知道这些文字其实都是援引“赵志”的。笔者考证,“赵志”是指清康熙三十二年金华知县赵泰甡增修的康熙版《金华县志》。由此可知,这两起目击事件早在康熙时就已经被载入纂修甚为严谨的官版县志,足见历史上确有其事。那么,这两起目击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呢?从光绪《金华县志》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字的原始出处应该是《金华赤松山志》,而该志的作者就是南宋人倪守约,加上末尾有宋末元初人叶审言(字谨翁,金华人)的诗,所以,我们更加确定这几起UFO目击事件就发生在南宋时期的金华北山和南山,只不过南山不如北山常见而已。那么,金华北山和南山在南宋时会不会就是外星人的UFO基地呢?当然,答案只有历史知道。
上文我们提过,第一类接触是指近距离目击不明飞行物,但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物证,金华山“丹光”目击事件就属于第一类接触。那么,下面这起UFO目击事件就属于第二类接触了。
光绪《金华县志》卷十六类要之遗事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六月,赵不设在婺州,与数人登保宁军楼纳凉。黑云欻起天末,顷之弥空,雷电激烈,雨声如翻江,滚火毬六七入于楼。不设辈悸慴,卧伏楼板上,以手揜面,但闻腥秽不可忍。稍定,窃视之,见三四人,长七尺,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首不巾,执檛如骨朵状。或曰‘在’,或曰‘不在’,或曰‘只这里,只这里’。言讫,始闻霹雳声。良久,云散雨霁,起验视,乃楼门大柱震裂,踵至顶,一路直如线,傍有龙爪跡云(右得之李绘云赵不设所说《夷坚志丙集·婺州雷》)。”
光绪《金华县志》中的“保宁军楼”外星人目击事件
如果金华山“丹光”目击事件用“诡秘”来形容的话,那么这起“保宁军楼”外星人目击事件绝对称得上“神奇”了,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非常具体明确,描绘得有鼻子有眼,凭借古人当时的科学知识,是绝对虚构不出这样的经历的。即使现在看来,如果今天金华真的出现这样一则新闻,绝对是极具“爆炸性”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段话的今译:南宋绍兴六年六月的一天,赵不设在婺州(金华的古称)与数人一起登保宁军楼纳凉。黑云欻起天末,不久布满整个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有六七个火球(应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飞碟或者UFO)飞进了保宁军楼。赵不设等人非常害怕,趴在楼板上不敢妄动,以手掩面,只闻到腥臭的味道很难忍。过了一会儿,偷偷往下看,看到三四个“人”,长七尺,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头不带头巾,执檛如骨朵状。有的说‘在’,有的说‘不在’,有的说‘只这里,只这里’。说完,才听到霹雳声。许久,云散雨霁,起身验视现场,发现楼门大柱被震裂,一直到顶,且一路直如线,旁边还有龙爪的痕迹。
毫无疑问,“保宁军楼”上的这起外星人目击事件是典型的第二类接触,不仅目击到不明飞行物(六七个火球),而且还有三四个外星人造访“保宁军楼”,甚至连外星人的形象(长七尺,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首不巾,执檛如骨朵状)、说话声音(或曰‘在’,或曰‘不在’,或曰‘只这里,只这里’)都有具体描述,另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符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UFO出场的常规情境,最后,现场还留有外星人来访的具体有形痕迹(楼门大柱震裂,踵至顶,一路直如线,傍有龙爪迹),如此逼真的场景描述,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光绪《金华县志》卷十六类要之五行记载:“(清)光绪十五年正月初旬,连日雪,莲花井屋上有巨人足迹。”究竟是什么巨人,会闲着没事爬到莲花井屋上去玩呢?难道又是外星人来金华作故地重游?县志上这样简短的一句话,确实令我们匪夷所思。
汤溪城隍庙“仙舟保障”门额
下面,我们再把目光转到汤溪。民国《汤溪县志》载:“明成化六年,诏割金、兰、龙、遂四县之地置汤溪县”。现已撤县建镇,属金华“金西”片区。那么,“金西”为什么古称“仙舟”?汤溪镇的主干道为什么叫“仙舟大街”?汤溪城隍庙的门额上为什么刻有“仙舟保障”四个大字?汤溪镇西南方的一座山为什么叫“仙舟山”?对于这一连串的疑问,各版《汤溪县志》都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我们不妨推理一下,“仙舟”,顾名思义就是神仙乘坐的船。在九峰“仙舟山”的民间故事里,倒有仙人乘船之说。相传八仙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后,乘坐仙舟下凡人间。八仙一走,仙舟就幻化成了仙舟山。另有“西汉张骞乘槎归去,仙舟弃于姑蔑”和“白沙大帝弃船于桃源”的传说。无论是八仙、张骞还是白沙大帝,三者有个共同点,都与船有关。船在古代除了称“舟”外,还有“筏”,或称“槎”,“仙槎”“浮槎”“海槎”盖此类也。“仙舟”“仙槎”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宇宙飞船。不是宇宙飞船,就是UFO。
此外,据说还有一起UFO目击事件发生在年7月的一个傍晚。很多金华人都曾看见一个橄榄球状的不明飞行物,从西往东北方向飞过,先是发出强烈的白光,然后是彩色光,而且光晕会有变化,一边旋转,一边飞行,飞行时间大概只有两分钟。第二天的《金华日报》报道过此事,引起全城轰动。后来《解放日报》《文汇报》《钱江晚报》也刊发了这次事件的相关报道。
金华地方文献中有关UFO和外星人的记载,不仅反映了金华是一座拥有灿烂文化的古城,也为长期未解的UFO之谜增添了几抹古幽神奇的色彩,还为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金华,有“仙舟”作“保障”,有“宝婺”作“屏藩”,“金汤巩固”的城市,的的确确是一块风水宝地,更是钟灵毓秀之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