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僚机可飞出15个G的超过载,为何不直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201/6038041.html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天谈到,某种6代机的忠诚僚机极有可能已经试验成功。这等于6代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技术节点已经快于全系统本身提前达标,为整个6代机体系的整体试验成功开了一个好头。现在全球一流大国普遍承认,6代机必然会有不止一架的忠诚僚机,配合有人长机进行高机动作战,而且无人忠诚僚机是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部署在有人长机之前一到两百公里,以超高的飞行高度和更高的飞行速度,来拦截对手的无人僚机或者是直接突破性打击对手的有人机节点。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这就是既然无人僚机不论在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超过载等各方面的性能数据都遥遥领先任何有人机。比如今后十年内,无人僚机就可以实现12个G到15个G的超级过载能力,未来甚至可实现20个G的强过载。

这类指标是有人机的进化道路上,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毕竟超过10个G的长时过载,会直接要了人类飞行员的性命,最大只有9个G的过载承受能力。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长期结果,是短时间内,无法用特殊方法快速提高的。而且目前对宏观物体的过载,也无法用任何办法屏蔽,除非人类的技术进化到了像飞碟自由瞬间位移的程度。起码数百年内还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不论到了今后的6代战机,甚至进一步的7代级、8代机,只要有人在里面驾驶,在设计上就一定无法突破9个G。而6代的忠诚僚机就已经可以轻易地突破,这也暗示人类本身反倒越来越成为顶尖战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变相累赘。可见未来战斗机必然会用高端人工智能彻底摆脱人类这个“乘客”,或者是人类驾驶的战机在激烈的空战格斗中,只起到指挥者的角色,

而真正的剧烈格斗都让高性能无人机去执行。6代机的忠诚僚机显然采用的就是后一种思路。那么这样做就出现了一个逻辑上的缺陷。这就是如果到6代机的僚机本身就已经实现了比有人机强大得多的基本性能,比如飞行高度到40公里以上,格斗过载可以达到12个G以上,还可以携带数量更多的高性能空空导弹,仅仅这三项性能,已经普遍领先有人机、甚至是6代有人机,那么为何不直接发展成高性能无人战斗机,进行完全独立或者组群空中作战,还一定要在出击时,必须“捎带上”有人机这个后面的“监军”?在未来剧烈的对抗中,这个监军反倒有可能成为性能最弱的那个短板和事实上的累赘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极为复杂的人工智能、也包括空中作战节点联网控制的问题。人类的飞行员确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提高自身的一些极限能力。

比如前面说过的飞行过载不能超过9个G,超过了就有生命危险。同样,人类飞行员也无法靠普通的飞行服巡航飞行到30公里以上的高度,更不用说像无人僚机一样轻易的冲击到40公里或者更高的高空。到了30公里以上,人类的飞行员必须改用航天压力服和特殊的全程供氧设施,非常庞大笨重。但是无人僚机则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这些负担。不过人类有一项能力是任何基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人工智能所完全没有的。也就是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少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就算是核弹爆炸级别的最强烈电磁脉冲,也无法直接渗入杀伤人类大脑的正常思维反应。而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不行,强烈的脉冲会直接烧毁内部的逻辑电路;如果电路或者CPU被烧毁了。再强的电子类人工智能也会瞬间归零。虽然高端的人工智能作战系统都有类似法拉第笼的金属屏蔽层。

但不敢绝对保证不会受到对方定向发射的高能脉冲武器的杀伤。而人类本身是生物智慧而不是基于硅元素的人工智能,完全不怕核弹级的电磁脉冲杀伤,可以说对此毫无反应。人类的能力,还表现在不受任何电磁信号的诱骗,因为电磁诱骗信号正常情况下,对人脑没有直接地渗透接口。这就导致如果空中的忠诚僚机受到对手高能脉冲武器或者其他定向电磁武器的杀伤和干扰时,人类驾驶的长机此时就会发挥作用,指挥忠诚僚机不要被对手发射的电磁假象迷惑。继续执行本方的既定任务而不是按照对方的诱骗信号执行。可见至少在6代机这个级别的体系中,人类飞行员和人类驾驶长机的地位仍然不可或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tp/12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