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症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24/4342802.html京师心理
大学堂
﹀
﹀
﹀
年,美国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评选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前位心理学家——列出了99位,第名的位置空了出来,留给每个人填补自己心中“很重要但被漏掉”的心理学家。
根据评选结果,我们今天和大家聊聊那些听起来很耳熟的心理学家以及他们改变了心理学的实验。
No.5
LonFstingr:
费斯汀格(-)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费斯汀格改变心理学的实验之一:
世界末日与认知失调
年8月,作为“追随者”宗教团体的领袖,玛丽安·科琪预测12月21日黎明前,世界将在一场洪水中毁灭。她声称自己已经接到来自克拉里翁星的末日消息,并补充说,在大洪水之前,会有一个飞碟来将“追随者”的信徒们带到安全地带——利昂·费斯汀格和他的同事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这一则新闻。于是,他们决定渗透进这个团体,看看信徒们在预言失效时的表现。10月,他们成功加入了这个邪教团体——当然入伙期间,他们也不得不进行一些荒谬的活动,比如主持团体例会等。
12月20日晚,所有“追随者”的信徒都虔诚地等待者外星守护者的飞船。可是直到凌晨,飞船还是没有出现,众人出现了轻轻的抽泣声。凌晨4点45分,科琪声称获得了另一则消息。消息称,由于“追随者”团体虔诚地坐了整整一夜,传播了这么多的光,所以掌管地球的神决定使地球免遭灭顶之灾。
或许我们以为“追随者”团体应该就此解散,毕竟预言都失败了。但恰恰相反,他们把“预言失败”看作是团体的成功,联系报社、派发小册子,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追随者”。
费斯汀格认为,之所以语言失败后信徒会做出这些举动,是因为他们曾经用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信仰,并且采取了离家出走等不可逆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还得到了团队中其他人的支持,但错误的预言使得他们的信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当我们的认知(比如信仰)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即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就是费斯汀格提出的“认知失调”。
No.4
AlbrtBandura:班杜拉(-)
“对生活环境进行控制的努力几乎渗透于人一生中的所有行为之中,人越能够对生活中的有关事件施加影响,就越能够将自己按照自己喜爱的那样进行塑造。相反,不能对事件施加影响会对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它将滋生忧惧、冷漠和绝望。”
班杜拉改变心理学的研究之一: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吗?
荧幕中的打架、飙车等暴力行为会不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话题,也是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研究者们选择了三组年龄在3-6岁的儿童,并让其中一组观看成人榜样的攻击行为,一组观看正常行为,剩下一组只在自己的房间呆着。每个儿童单独进入布置相同的房间,房间里的桌上有一些贴纸和印花材料供儿童制作图片。在成人榜样正常行为组中,成人榜样坐在位子上,平静地组装玩具。而在成人榜样攻击行为组中,成人榜样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猛烈地花式攻击波波玩偶(1.5米高的充气玩具)——用棒球棍打它的头、坐在它上面、打它的鼻子……十分钟后,所有孩子分别被带到了一个观察室,这个观察室有许多玩具,包括了各种小汽车、蜡笔、纸、一根棒球棍和一个波波玩偶(1米高)。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呢?
研究者发现,一方面,即使榜样没有攻击行为,男孩也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且有正常行为榜样的这些孩子比无榜样的孩子攻击性更低。另一方面,当榜样出现了攻击行为时,男孩女孩都表现出了更强的攻击性。
令人意外的是,在殴打波波玩偶这件事上,研究者原以为儿童更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成人榜样——即男孩在观看男性榜样攻击行为后表现出更强烈的攻击倾向,女孩则受女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影响更大。但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儿童性别,男性榜样的攻击行为起到了更坏的榜样作用。儿童的解释是“女人不该做出这种事”,“那个男人是一个强大的战士”,说明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社会对男女不同的要求已经在孩子心中播种了。
No.3
SigmundFrud:
S.弗洛伊德(-)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虽然说提起心理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催眠,是释梦,是弗洛伊德先生,确实,弗洛伊德早年因为实验太难就选择不做实验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堂之前也介绍过这位心理学大师,具体请见为什么一提到心理学家,你总是想到弗洛伊德?和弗洛伊德教你撕逼。
No.2
JanPiagt:皮亚杰(-)
“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
皮亚杰改变心理学的实验之一:
我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
皮亚杰推测,小孩子看待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小孩子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我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这是小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用一个精妙的实验来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实验被称为“三山实验”。
他把三座不同的山的模型展示给儿童,其中一座山上有个十字架,一座山上有一棵树,还有一座山覆盖了皑皑白雪。儿童坐在桌子的一端,一个布偶娃娃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然后,皮亚杰向儿童展示了一系列照片,并请孩子选择出娃娃看到的山的样子。结果小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而不是从娃娃角度看到的山的样子。
皮亚杰认为,孩子还不能想象出娃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一样的场景,孩子们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从而推己及人,认为这也是娃娃看到的场景。
No.1
B.F.Skinnr:斯金纳(-)
“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
斯金纳改变心理学的实验之一:
迷信的鸽子
斯金纳认为,考前拜佛、忌讳黑猫、本命年穿红色辟邪等等这样那样的迷信行为是人们相信这些行为和一些好的结果存在关联,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可能毫无关系。而且,他还用一群鸽子证明了迷信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
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箱子,这个箱子里有一个食物分发器,每15秒就落下食丸。当然,他先饿了8只鸽子一段时间,以确保他们在实验时有足够强烈的觅食愿望。每天,每只鸽子都在箱子里待几分钟,研究者不作任何干预或限制,无论鸽子做出什么行为,食丸都是每隔15秒下落一次。
几天后,鸽子出现了不同的行为模式。8只鸽子中有6只出现了明显的行为规律:一只鸽子在两次食丸下落期间在箱子中逆时针转2-3圈;另一只鸽子反复将头伸向箱子上方的特定角落;第三只鸽子似乎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下面并反复抬它;还有两只鸽子仿佛在跳舞,头部前伸,并且左右大幅度摇摆,有时摇摆幅度过大,还会向前走几步;最后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动作,动作直击地面,但不接触。这些行为都是在实验一开始没有观察到的行为。实际上,这些新的行为和能否获得食物没有一丁点关系,然而,鸽子的表现就好像食物是因为它们卖力的“表演”产生的——也就是鸽子变得迷信了。
最后,附上《普通心理学评论》评选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名单,供大家寻找自己男神、女神的身影。
下滑见完整名单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本书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这些实验像是50个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也带领读者领略了各位大师的风采。无论是记忆、抑郁、脸盲、自闭症、从众还是服从权威,书中都有收入相关实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异常优秀的心理学科普读物。
这是专栏君读过最舒服的心理学科普读物了,没有之一!不提全书彩印,插画精致有趣,书本手感超赞的外部体验,单说行文的流畅性就值得专栏君打CALL一年了——读起来非常舒服不带一点儿翻译腔的科普读物,你值得拥有。
赠书活动
你最喜欢哪位心理学家呢?为什么?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学实验或者理论呢?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1月17日中午12:00,留言点赞数前三名的读者,每位可以获赠一本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提供的《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作者
Lna
编辑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