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603799.html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果以比李白大一岁的年纪穿越到唐朝,每一篇诗都比李白早一年发表,李白还会出名吗?
表明态度:肯定不会的。
首先写诗是有背景的,刨除背景、才气,到那瞎背一通也只是一个行走的书架而已,以李白写的《清平调词三首》为例,随口背一下也就是词的堆砌,但结合创作场景就不一样了,当时唐玄宗协同杨贵妃去兴庆湖畔赏牡丹,李龟年带着手下艺人准备唱些小调助兴,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但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喝醉酒了,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李白半醉半醒写出这《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诗是好诗,但更好的是在特定的场景、面对特定的人,写出特定的诗。
唐玄宗看李白出口成章,但不知道五言诗水平怎样,让他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李白醉意朦胧,且恃才傲物,让杨国忠(杨贵妃哥哥)替他捧墨,让高力士(宫中大太监)替他脱靴,这才提笔写诗《宫中行乐词》: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去掉这个创作背景,写这几首诗,不会有那么大影响力的。
通天之路:李白传京东月销量66¥44.5购买已下架其次,古代文献流传很难,印刷术没有大规模推广,流传成本太高,即便当初举世闻名,流传甚广,人人口口传唱,过几十年、上百年,还是丢失在历史中。举几个例子,现在学校语文教材中有首诗——《春江花月夜》,人称“孤篇压全唐”,作者张若虚流传至今的诗只有两首;写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王之涣,只剩六首;李白传说一生写诗大概五千到一万首,流传至今一千来首,虽然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虽然他经常赠诗,虽然他去世前整理了毕生稿件,郑重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请他为自己编集子,虽然李阳冰确实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但是失传了……“诗圣”杜甫活了58岁,但是他在四十岁前创作的诗基本都找不到了;写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李商隐,在世编了四十卷文集,全部失传……
提到这,就不得不提及四个人:胡震亨、钱谦益、季振宜、康熙,现在能看到那么多唐诗,与这些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最后,历史没有如果,即便你真的在李白之前写了诗,能推广出去吗?你可以说我编本集子去推广,大家一看,嗯,这诗句写得挺好,来来来,小伙子,一起吃个饭、喝个酒、聊聊天啊,然后要你临场发挥一下,谈古论今嘛,给大伙写首诗庆祝下……
古人没有常规定例的文化交流,绝不是你会背几首诗、几副对子就能应付得了的。
而且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就是他最好的吗?唐朝的任华将李白两首赋推到极高的地位:
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令司马相如、扬雄都羞愧不如,但流传下来的只有《大鹏赋》……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特附上余光中先生写的《寻李白》
《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最后的最后,插句题外话,“庆余年”是部不错的小说/电视剧,但是背诗这段就看个乐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