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叶黎明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

叶黎明,女,浙江瑞安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理论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中小学写作教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等。

个人专著有《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主编《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实训教程》,参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学概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作文课,我们有办法》等。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六十余篇论文,并有十几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及省部级、校级课题研究。与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听评课、讲座、课题研究与指导等,积极谋求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共生,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体式、活动、语境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叶黎明

摘要

体式、活动、语境,是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词。首先,教写作需要教师具备自觉的“体式意识”,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教的是何种体式,所教体式的关键知识是什么,“体式意识”的缺乏,会造成教学知识的错误;其次,写作教学要追求活动化,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颇多值得反思之处。写作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创意、有目的、有计划,还要追求“陌生化”;第三,写作教学要走向真实化,必须注重语境创设,尤其是读者意识的强化。语境创设,也是写作命题方式改进的方向。

一、教写作需要“体式意识”

1.何为“体式”

所谓体式,是指写作的表达方式与文章的文体属性。在国际上,写作的表达方式,通常采用四分法,分为记叙、描写、说明与议论四大类,在国外,更通行的表述是叙事、描述、阐释与论辩。至于文体,则是指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体裁,体裁是文章在语言风格、结构组织等语言形式层面所具有的内在规律与限制。

文章(实用文)体裁非常庞杂,小学阶段要求掌握“常见的应用文”。所谓“常见的应用文”,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交际类文章,比如日记、读书笔记、书信、请假条、报告、总结、计划等;文学体裁,西方通行的是三分法:小说、诗歌、戏剧,而我国则采用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

为什么要把表达方式和文体放在一起,冠以“体式”的名称呢?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有的写作的结果不是文章,可能是句子或段落,文体知识就不太管用,管用的是表达方式方面的知识;第二,文体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文体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偏重,如小说以叙事为主,报告以说明为主,杂文以议论为主;同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社会调查报告中的叙述与描写力求客观准确,而故事中的叙事与描写往往追求生动形象。所以,写作教学中,有时候需要将表达方式与文体规范结合在一起讲,因此将它们并称为“体式”。

2.“体式意识”关系到教学知识的对错

教写作,教师应该具备“体式意识”。自觉的“体式意识”,是教好写作的基本要求。

所谓“体式意识”,是指:(1)教师知道自己教的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或哪一种文体;(2)教师知道自己所教体式的关键知识。

不知道具体的文体,写作的指导必然空洞无力。不知道所教体式的关键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则有可能出错。

下面,笔者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体式意识”的重要性。

案例1

在“细节描写”的习作课上,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了评价细节描写优劣的三个层级,然后给学生几段文字,请他们定级、修改。其中有个片段是写赛跑的场景,原文有一句“但他仍然不放松,继续跑到了终点”,被评定为C级,理由是细节不具体、不生动,学生在修改时,在句子中间增加了如下一些细节:“虽然头上已经出现豆大的汗珠,脸也涨得通红”,“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双手像灵巧的双桨,飞速摆动着……”等。在指导修改细节时,教师有没有想过,这样细节修改是不是变成了细节捏造呢?

也许这位教师未曾想过,有的细节只能由作者本人修改,他人无权任意添加。这就是真实的散文。散文的真实性主要基于细节的真实,如果同学间的互改涉及到对散文细节的添加,从真实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允许的。就像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并没有看见“他”是怎么跑到终点的,怎么可以凭想象编造他跑步的细节呢?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学生写的是虚构的童话故事,那么,同伴之间就细节加以完善是可以的。可见,体式决定了该不该修改细节,由谁来修改,只有这些问题考虑妥当了,然后才可以考虑怎么修改。

案例2

某教师以“夜深了,有人敲门……”为开头,写一篇想象作文。教师提供了以下几种示范构思:

{1}夜深了,小姑娘为哥哥进热门补习班到隔壁老师家说情,体现小姑娘的天真可爱;

{2}夜深了,骗子敲门上演送鸡蛋骗利是钱的戏码,反映社会的复杂;

{3}夜深了,打工仔到隔壁邻居家敲门借点盐烧面条,被怀疑是骗子拒在门外,反映了邻里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4}夜深了,城管敲门提醒注意安全,反映了社会治安问题;

{5}夜深了,周杰伦敲门求躲避狗仔队的跟踪,反映明星的苦恼;

{6}夜深了,离家出走的同学敲门求借宿,反映家庭教育的问题;

{7}在讲述上述构思的时候,教师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我反对天马行空的想象!你们写想象作文的时候,不要写一些乱七八糟荒诞怪异的东西,想象要合理,有意义!”

这个案例,有三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什么要反对?第二,什么是合理、有意义的想象?第三,虚构和虚假的界限在哪里呢?

案例中的那位教师在想象作文教学上,犯了以下三点错误:

(1)在想象作文的内容上,他追求“真实化”,即要求学生的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那些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写“三十年后同学会”,学生如果写“我”从外太空驾驶飞碟回到地球,这一类想象就是教师极力反对的所谓乱七八糟、天马行空的想象;

(2)在内容取材上,他建议学生“移植与改编”,可以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实故事“移植”到自己身上,比如同学、亲友的故事,甚至媒体报道的奇闻异事,都可以改编成“我”的故事;

(3)在评价上,他以道德评判代替了审美评判。把文章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批判、讴歌、赞美认定为“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上述三种错误,都源于教师对“想象作文”的“体式”认识不深、不透。他把想象作文看成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与再现,犯了机械反映论的错误。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想象作文属于文学写作,想象性、虚构性和创造性才是其根本属性。意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真实的两种类型:艺术的真实与科学的真实。如果教师在学生的想象作文中总是去强调想象与当下的、现实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要通过写作来反映现实、揭露现实或讴歌现实,那实际上是把想象作文当做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一种翻版。这是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绝对、机械、简单的理解,是用符合生活实际的“科学的真实”来要求文学写作。

“文学所创造性的那个想象世界建立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但却不是真实世界的摹本,而是创造和想象的产物。”对于虚构文学来说,糟糕的想象是想“可能发生却不可信”的事情,所谓“可能发生”,也就是想象的事情它符合生活的逻辑,比如人会慢慢变老,春天过去便是夏天等;所谓“不可信”,是指情感的虚假或浅薄,作者创作态度不真诚,带着明显的取悦或谄媚读者的倾向。换言之,糟糕的想象是想得跟“真的”一样,却情感却不真、不美;而高明的想象,是想“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情。逻辑上不可能,但情感上却可信。

想象作文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文类。对于想象作文,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想象作文属于文学写作类,它的本质是虚构性,还要认识“合理”想象的正确内涵:

(1)想象作文旨在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真”,而不是为了表现客观世界的“真”。

我们让学生写想象作文,绝不是为了在“外部世界”——社会生活中去搜罗稀奇古怪的故事,而是为了让学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秘。“想”,从构词法来看,上“相”下“心”,想象应该是心之相,那创造与想象的虚构世界,表现的是作者内心的希望、追求或渴盼。

(2)想象作文表现的是情感,而不是像科学想象那样表现科学与理性。

想象作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虚构的故事,而在于故事背后作者的情感,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技巧。就像《丑小鸭》一样,关键点不是丑小鸭成为天鹅前所受到的种种苦难,而在于苦难背后作者所传递的对于成长的态度。

(3)想象作文的最高价值是“无理而妙”,而不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科学想象的最高价值是被证实,比如,科学家想象宇宙中有和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如果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这样的星球,这无疑是对科学想象最高的褒奖。而学生如果在《三十年后的我》中想象自己穿着隐身衣参加班会,我们根本无需去考虑这可能不可能实现,而应该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白癜风诊疗学术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diea.com/fdqc/4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