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曾经带有公益和上层宣讲性质的科普正在被改变。用户对丰富内容的需求不断催生了更多垂直品类机会的诞生,科普也成为其中之一。新社区和新平台的参与则进一步催化了这种变化,并带来了更多商业变现可能。
作者
张一童
鬼谷藏龙和芳斯塔芙在B站上传了他们的新系列《科学八卦史》。
今年2月起,以古生物为主题,鬼谷藏龙和芳斯塔芙在B站上传了一系列原创科普视频。这些视频在B站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累计超过万播放,并获得了近90万粉丝。
新系列《科学八卦史》对鬼谷藏龙具有特殊意义。目前博士在读的他此前给众多科普栏目供稿,《科学八卦史》曾经以图文形式在果壳连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重新启动的系列以视频形式更新,鬼谷藏龙的阵地也从果壳搬到了B站。这种转变的背后,硬核科普内容的传播正走出核心爱好者的小圈子,成为垂直内容的一种,并受到更广义年轻人的欢迎。
作为公民基本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长期以来,科普由专业机构掌握并自上而下推动,也因此带有强烈的公益和宣讲属性。但随着新一代内容消费者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正对科学内容构建起新的兴趣。包括B站、快手、抖音等在内,新平台的参与则将创作权交到了更多人手中。
距离“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仅剩一年,而无论是冲击3亿DAU的快手,追求内容多元升级的抖音,还是试图走向泛青年文化社区的B站,都在积极拓展多样的垂直内容,知识成为其中的重点。
用户、平台、政策三者的不同需求在年交汇,进一步催化了一个品类的成长。在话语权和功能的转化后,新的内容创业机会随之而来。
01
现实需求
以优酷土豆为起点,对泛知识内容的探索是从以《飞碟说》为代表的百科类视频开始的。这类视频往往涉猎广泛,解答轻快易懂,但在当时也在用户选择下不可避免地滑向两性等更具讨论度和挑逗性的话题。
更专业的科学内容交流以垂直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独立社区中,果壳是其中之一。年上线的果壳网在传统媒体之外为科普作者提供了新的空间,但这种交流依然聚集在小部分硬核爱好者之间。鬼谷藏龙给大部分科普媒体都供过稿,他几乎不需要特别拓宽人脉,“编辑们跳来跳去,但总是那些人。”
年,李建(快手ID:探索宇宙(锋轮))忙于在各大天文相关的贴吧和论坛发小广告,推销自己的QQ群,四处招募和自己一样的天文爱好者。在吉林供职于银行的他很难在身边找到同好,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对天文的兴趣。
李建在快手的粉丝已经超过万
这种小众性在果壳此前的商业化尝试中也有一定体现。无论是在行、分答还是后来的在行一点,在对知识付费的尝试中,果壳并没有围绕硬核科学内容展开,而是选择了情感、理财等更实用和泛化的方向。
核心圈层的自嗨在过去几年中被逐渐打破。和所有垂直文化一样,科普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它的受众外延。以博物、邢立达为代表的一批KOL在微博的成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果壳也在转变运营思维,姬十三意识到“让所有用户到一个只讲科学的地方是不可能的”,果壳转向多平台的KOL运营。果壳此前公布的用户数据中,以女性为主的泛年轻人受众已经超过60%。
年11月,回形针PaperClip在B站上传了第一条视频,主题是摄像头如何监控十三亿人。在这条仅5分钟的视频里,详细地介绍了视频监控的相关政策、摄像头的拍摄、存储等一系列信息。
越是内容爆发的时代,年轻人越会对高密度信息的提供表现出需求,这成为制作人吴松磊启动回形针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众需要更严肃的内容,这会是一个趋势。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和眼界越来越丰富,他们想知道那些他们不知道的,好奇的,超出预期的东西。”吴松磊对《三声》(